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南挺起中部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8:36 潇湘晨报

  湘中。

  中部的中部,腹地的腹地,潇湘的脊梁。

  这里,本是膏腴之地。“百里煤海”、“世界锑都”、“有色金属之乡”,不可谓不富庶。

  这里,本是重镇要塞。“上通云贵、下控长衡”,“处要而当中,扼塞而控险”,不可谓不重要。

  这里,本是湖南工业的摇蓝,十里钢城、工业重镇的烟火,催生了湖湘大地上的新文明。

  这里,本是通衢之地,开放前沿,魏源故里,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地方。

  这里是湘中,把一张湖南地图对折两次,全省的几何中心就落在邵阳、娄底的交界处。2.9万平方公里土地,1153万人口,古城邵阳2500年的历史沧桑而厚重,星城娄底娄星和氐星交相辉映。

  然而,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物流格局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依托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构成的惟一的南北大通道,湖南经济出现了“车往京珠走,财往长株流”的流潮。曾经与湘中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对手、东部岳长株潭衡各市乘着“一点一线”的快车道悄然超越,而曾经一度辉煌的湘中却在湖南的经济版图上渐次滑落,并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目前,湘中地区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意味着潜力,更意味着动力。

  1153万湘中人在自省、在求索,并开始审视自己滞后的步伐:水路的萎缩、空运的空白、铁路的乏力、公路的残败——地处内陆的客观现实和浓厚的“内陆意识”,缚住了改革开放的步伐,捆住了湘中人创新的手脚,更让湘中失去了市场的先机。

  “差距”二字撞击人心,交通瓶颈的制约成为湘中最深沉的忧患。为此,湘中人展示了愚公移山的毅力和精卫填海的决心,大刀阔斧地开辟“出海”的南北新通道。2003年4月,全长321公里的洛湛铁路湖南段全线贯通。2004年,国家发改委最终敲定了太澳高速公路湖南段的规划,并将于年内开始正式动工兴建。

  这两条大动脉双双纵贯湘中并与京珠平行,构成了湖南与广东进行交流的南北第二通道。湖南第二个南北大通道的贯通,使湘中这个“内陆的内陆”一跃成为“开放的前沿”,无疑给10多年来坚持“一点一线”发展战略的湖南省提供了另一条经济发展的“通道”。可以预计,在中部崛起、东部产业转移的大潮下,凭借着厚实的工业基础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扼首南北第二通道要塞的湘中必将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第二轴”。

  一条全新的经济走廊已经跃然于湘中人的心头,承载着从远古走来的湘中人的希望与追求、信心与力量,并将凝成一种跨越地理屏障的力量,牵动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2005年10月,“崛起的湘中”大型采访团从长沙出发,走进娄底,走进邵阳,短短十多天,我们触摸到了湘中澎湃的经济浪潮。以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主线,古朴的文化脉搏和现代工业的洪流奏响“中部崛起”的号角,湘中经济开始发力,并显示了勃勃生机: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名中,娄底第一,邵阳第二,GDP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创出历史新高。

  湘中,正挺起自己的脊梁,湖南,正挺起中部脊梁,中国,正挺起中部脊梁!

  本报记者 张冬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