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业革命驱动湖南第二轴(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8:38 潇湘晨报
工业革命驱动湖南第二轴(图)
  走进邵阳市交通局,在一幅湖南交通规划图上,邵阳市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指挥部副指挥长龙章森重重地划下了“两竖一横”,一竖是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构成的南北第一通道,另一竖就是太澳高速和洛湛铁路构成的南北第二通道,而一横则是横贯湖南的上瑞高速和湘黔铁路。从这个“艹”形的交通骨干网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二通道从南往北,串起了常德、益阳、娄底、邵阳与永州这几颗明珠,并与上瑞高速在湘中地区呈“十”字形交会。

  邵阳和娄底,这两个被称为“内陆”和“边陲”的湘中城市开始自豪地把自己重新定位为
“现代交通枢纽城市”。

  金字原义

  《说文解字》:“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韦。”金的特性为从革,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

  湘中释义

  代表创富的冲动,代表珍贵的资源,代表最好的发展机遇,代表前所未有的潜力。“百炼不轻”则是湘中人的精神写照。

  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

  未来邵阳的发展思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向北要政策,向南要市场”,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邵阳工业和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南方,包括产品出口的通道都是经过南方。

  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

  太澳高速和洛湛铁路这两条“南北大通道”使娄底拥有广东和广西两个“出海口”,将有利于娄底与南部各省区之间经济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娄底发展。

  邵阳市长黄天锡

  要继续加大兴工强市的工作力度,发展规模工业,实现聚集效应;要全方位招商引资,大手笔进行开发建设;要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把规划重点放在大项目、好项目上。尽快使邵阳市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娄底市代市长林武

  招商引资用外来的钱,精选项目用银行的钱,勤俭节约用自己的钱,接通“天线”用政策的钱。把二三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来抓,主动承接沿海产业的转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

  湘中将成湖南新增长极

  在中国,湖南几代人的奋进被定义为“中部崛起”的典范;在湖南,娄底和邵阳的求变图新被誉为“崛起的湘中”。数十年来,娄底和邵阳浓缩了一个中部大省的中部区域经济力图摆脱“农业大市、经济弱市、财政穷市”之困,走向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探索与实践。

  “三轴”驱动湖南发展

  翻开湖南的交通规划版图,从一条条主要交通动脉,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湖南将有三个经济发展轴:第一轴是由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107国道四条交通动脉一起组成的湖南一点一线地区;第二轴是连接常德、益阳、娄底、邵阳、永州,以太澳高速和洛湛铁路为主轴的第二条出海通道;第三轴是张家界、吉首、怀化一线。

  “第一轴和第三轴的推进与开发早已进入实施阶段,加上湘中地区蓄势待发,将形成湖南未来经济发展的‘三步曲’。”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翔教授分析说。

  朱翔认为,湘中地区娄底和邵阳位于湖南中部,是一个几何重心,昔日被“边缘化”的尴尬早已成为历史。在未来几年内,由于其拥有优越的交通优势、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加上政策等措施的引导,必将成为湖南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

  打造湖南第二出海通道

  湘中地区如何崛起?

  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有个“牛肚子理论”:一头深陷泥沼的水牛,要想让它起来,牵牛鼻子,拉牛尾巴都不行,而用一个竹竿撬牛肚子,就可以解决问题。

  在朱翔看来,湘中地区的“牛肚子”就是它的交通区位优势。“由于京广线运力饱和,加上深圳盐田港、广州黄埔港的运力趋紧,湖南在新时期的条件下由封闭型经济迅速向集约开放型的经济转变,必须开辟第二个出海通道。”朱翔说,这个新的出海通道就是洛湛铁路和太澳高速。由于洛湛铁路打通了邵阳铁路交通“盲肠”,让湘黔、湘桂铁路连接起来,从而使得湖南的大宗货物可以直达广东湛江港和广西防城港。

  到明年年底,娄底-邵阳-怀化高速的全线开通,将直接加强湖南中部与西部的联系;娄底正规划于明年建成娄底-新化的高速公路,这可以将娄星区、冷水江、新化和双峰、涟源直接联系起来;株洲-六盘水铁路的大规模改造,将方便更多的煤炭资源进入湖南。

  应主动对接华南经济圈

  “邵阳、娄底两个城市的规模都不大,城市综合能力也不是很强大,要加快发展关键在于能否主动对接华南经济圈。”朱翔说,湘中地区要借助对外开放的外力不断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对现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重组和优化,形成强有力的企业群、高效率的产业链和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基地,加速城市的发展。

  对于娄底,朱翔建议说,娄底发展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制造业为主,例如服装、玩具、家居产品、薄板加工等系列。鉴于涟钢属于娄底工业的中坚力量,应该在本地培育薄板的再加工产业,如利用薄板可以生产集装箱、护栏、防盗门、家电、橱柜、食品包装和汽车零配件等系列产品,以形成特有产业群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邵阳的当务之急是要把中心城区做大做强,培育骨干企业,发展支柱产业。在邵阳,可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食品、机械、精细加工和矿产品的深加工等主导产业。”朱翔建议说。

  同时,湘中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例如新宁崀山、城步南山、新化梅山龙宫、双峰曾国藩故居等,要使湘中地区的旅游业与桂林、珠江三角洲、湘西、长沙的旅游业进行有机结合,共同构建高水平的旅游路线,推出高水平的旅游产品。

  本报记者 刘 勇 实习生史 琴

  机遇:南北大通道串起湘中明珠

  在湖南的行政版图上,京珠高速、京广铁路、107国道等三条交通动脉一起组成连通湖南与广东的“南北大通道”,而这也是湖南与广东进行经济交流的唯一主通道,依附这一条南北大通道,我省形成了“一点一线”经济带。

  而与这条经济带平行的湘中,是通往云南、贵州、广西和湘西、湘南的枢纽要塞和物资集散中心,却因为交通瓶颈一直举步维艰。由于交通不畅,湘中、湘西北地区与广东的经济交流主要依赖京广线、京珠高速、107国道共同组成的湘粤第一通道,制约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进出,使得曾经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湘中地区一直无法走出“内陆的内陆”,逐渐被资金、政策和重点项目遗忘。

  因为京广线、京珠高速、107国道组成的“湘粤大通道”同时担负着湖南以北大半个中国与广东进行物资交换的重任,尤其是107 国道的日益老化、京广线的运力紧张,湘粤第一通道已经明显力不从心。分流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的运量,在湘粤两省之间构建新高速、新铁路以打通第二条“南北大通道”的要求迫在眉睫。

  “十五”期间,国家铁道部、交通部相继敲定了洛湛铁路、太澳高速两项重点工程的规划,目前全长321公里的洛湛铁路湖南段已全线贯通,太澳高速湖南段有望于2010年前全线贯通。洛湛铁路从北到南贯穿我省中西部益阳、长沙、湘潭、娄底、邵阳、永州等地区;而太澳高速湖南段总长606公里,从常德、娄底、邵阳、永州南下广东连州。

  太澳高速和洛湛铁路的建设,构成了我省与广东进行经济交流的第二条“南北大通道”,将与第一通道并肩承担起湖南与广东进行物流、人流、信息流交换的重任。这条通道的贯通,不仅为我省增添了一条连接沿海地区深水港口的重要出海通道,并把常德、娄底、邵阳、永州这四座位于湖南地理中轴线的城市连成一线,对于我省交通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湘中的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家指出,这条中轴线打通,将有利于湘中地区利用中部丰富的资源,带动中部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条交通大通道,更是一条经济发展走廊,太澳高速和洛湛铁路要承担起带动湘中地区发展的重任。更为重要的是,“湘粤第二通道”的贯通,无疑给10多年来坚持“一点一线”(以长株潭为一点,107国道、京珠高速、京九铁路沿线的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为一线)发展战略的湖南省提供经济发展的“第二轴”。

  方向:向南向南再向南

  诚然,湘中与南部的广东、香港、澳门等地的经济交往源远流长,一方面湘中一直是粤港澳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而另一方面,粤港澳作为湘中重要的出海口和建设资金的来源地,向湖南输出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宝贵的市场经济经验。但在湘粤之间只有一条“南北大通道”的条件下,湘中经济向南发展受到了诸多制约。

  湖南大地煤机公司的货车司机吴健常常跑广东。他告诉记者,从邵阳到广东运程最短的线路是沿207国道或1812省道经永州到广东连州,但由于路况不好,他宁肯多绕200公里先到衡阳,从107国道或京珠高速到广东。娄底位于湖南省中部,是广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与广东的经济交流十分密切。但在此过程中,娄底总是极力回避其“地处湘中”的特点,试图融入长株潭为核心的“一点一线”经济带,并为上瑞高速公路“将娄底推进了以省城长沙为中心的1小时经济圈”而欢欣鼓舞。

  随着第二条纵贯湘中的南北大通道的打通,清早从娄底或邵阳出发,最快上午就能抵达广东。“路子宽了,步子就快了。”不少湘中企业家不约而同地表示,湘粤第二条大通道的构建,将使湘中更快、更好地“向南”发展。

  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表示,上瑞高速、洛湛铁路加上湘黔铁路和规划中的太澳高速,两条铁路和两条高速公路在娄底形成了双十字架构的网络,使娄底一跃成为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尤其是洛湛铁路和太澳高速构成的第二条“南北大通道”使娄底的资源可借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两个港口出海,将有利于湘中与南部各省区之间经济要素的无障碍流动,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区域资源,推动娄底发展。

  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邵阳的发展思路,一言以蔽之,就是“向北要政策,向南要市场”,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邵阳工业和农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南方,包括产品出口的通道都是经过南方。

  盛茂林同时指出,广东等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具有资本、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当前,粤港澳等沿海地区的发展亟需扩大经济腹地、缓解资源紧张、降低营运成本,寻找产业转移的后方基地,而湘中地区则正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阶段,第二条“南北大通道”的构建,还将有利于湘中地区“向南要资金”——主动承接粤港澳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加速与粤港澳经济的交流与融合。

  出路:工业重镇要掀“二次革命”

  在“向南”的号角声中,湘中人迈出了走向市场的第一步。然而,一车活蹦乱跳的生猪,运到广东,只换回一车纯净水,还赔了运费;一车柑橘运到广东,换回的现金还不足以缴纳沿途的过桥过路费。在湘中,人们说起这个故事时,心里充满苦涩。

  的确,这是一笔不成比例的交易。然而,市场不会怜悯弱者——我们生产初级产品,人家生产终端产品;我们搞粗加工,人家搞精加工;我们卖资源,人家办产品。当你用农业文明成果去交换工业文明成果,用小农经济的产物去交换现代工业经济的产物,得到的自然是一个充满苦涩味的比值,而湘中与广东等发达地区经常进行的交换,恰恰是放大了的“生猪”与“纯净水”的比值。

  北京大学李国平博士指出,目前中部地区还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其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在中部地区还没有完全实现第一次现代化的阶段,中部的崛起必须加速推进工业化。

  湘中的崛起,同样依赖于用工业化改变这种小农经济的局面。

  幸运的是,凭借着资源优势和能源原材料工业优势,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我省重要工业基地的湘中地区工业门类齐全,曾经一度辉煌,这为湘中工业的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来的开发建设,娄底布局了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其中中央、省属企业就达25家,加上快速发展的各类非公有制经济,形成了以冶金、能源、建材、机械、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享有“当代钢城”、“百里煤海”、“世界锑都”、“热电明珠”、“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

  而邵阳则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崛起的工业重镇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一大批国家重点企业落户邵阳,形成了以机械、食品、医药、化工、纺织、电子、建材、五金轻工等八大门类为主体的工业体系。从2002年起,邵阳市掀起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全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改革,到目前已有近600家企业完成改制改革,盘活存量资产59亿元,引进资金47亿元。改革使3年前80%的国企停产、待停产变为现在绝大部分国企都恢复生产,一些优势企业还变得更强了。

  走进邵阳,记者乘坐的大巴换成了两辆“湘E”。开车的师傅告诉记者,长、潭、株、衡、邵曾经是湖南的五座工业重镇,当初划分车牌的时候,邵阳凭借工业经济的发达,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前”,顺理成章地就拿到了“湘E”。

  随着交通区位的改善,工业革命的兴起,湘中地区必然成为我国东部南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一个承接带,而厚实的工业基础使湘中具备了集聚劳动力、资本和高新技术等要素的更大磁力,湘中工业的二次崛起指日可待。

  目标:发展资源经济赶超“一点一线”

  在仅有一条湘粤大通道的交通格局下,湖南省长期实施不均衡的发展战略,集中优势资源引导以长株潭为核心的“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甚至连湘中人自己都把所处的位置视为“内陆”。而这个“两竖一横”的交通骨干网络的绘就,标志着湘中将在交通区位上与“一点一线”地区平起平坐,并将形成湖南经济发展的“第二轴”。

  在我国沿海地带的产业向腹地转移和“中部崛起”的大潮中,湘中人开始沿着这条新的南北大通道,高擎工业化的大旗,奋起直追“一点一线”。与东部地区“一点一线”相比,湘中地区的经济总量差距明显:2004年,湘中地区人均GDP只有525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117元,更低于“一点一线”地区。2004年,“一点一线”地区实现GDP3420.4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0.9%,而湘中的邵阳和娄底的GDP分别为336.34亿元和268亿元,仅占全省比重的11.57%。

  然而,差距就是空间,就是发展的潜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湘中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娄底市已探明可开采的矿藏达48种,其中锑矿储量居世界第一,煤炭、白云石、大理石等储量位于全省之首,石墨、重晶石等非金属矿藏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而邵阳境内的矿产资源更是多达87种,石膏、锰、煤、花岗岩、大理石、铅、锌、黄金等蕴藏量丰富,全市活立木蓄积量达3520万立方米,资江和沅江两大水系越境而过,水能蕴藏量达144万千瓦,680万亩草山成为南方绝无仅有的天然牧场。

  邵阳市委书记盛茂林指出,在工业社会,工业经济就是资源经济,谁掌握了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湘中地区丰富的资源将为湘中的崛起带来明显的后发优势,湘中人要做的,就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农业产业化之路,使更多的资源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既增加经济总量,又能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本报记者 张冬萍

  崇光神话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香港,庄胜崇光(SOGO)无人不晓,“崇光神话”的缔造者就是周建和。

  今年42岁的周建和,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一个农民家庭,从事纺织品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曾在秘鲁经商,1990年左右到香港发展,从事贸易和投资,并成立庄胜集团。

  截至目前,周建和的庄胜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40余家,业务以中国内地为核心,遍及美国、日本、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周建和在北京地区的知名企业或资产包括北京庄胜广场、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北京隆博广场、北京庄胜丽晶酒店等。据统计,自1992年庄胜集团进军北京以来,已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逾45万平方米、在建项目70多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逾200万平方米;而周在北京地区的总资产则逾50亿元,净资产达30亿元。

  装备中国

  20年前辞去公职,意图贩羊起家,不料惨遭失败;20年后,创办的三一集团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这种财富故事听起来更像是一部传奇,而这部传奇的书写者就是49岁的梁稳根。

  1985年秋末,梁稳根率领三个伙伴毅然一起向厂里递交了辞职报告,开始了新的命运之旅。贩羊失败后,梁稳根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凑齐了六万元钱,在家乡茅塘镇道童村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料厂”。

  为了让产品走向市场,梁背着一个黄书包,走南闯北,不知疲惫。在北京时,一次下雨将衣服淋湿了,北方的寒风刺骨,让人无法忍受,梁发现车站内有一个热茶桶,赶紧跑上去抱紧不放,以暖和身子。

  即使在这种艰难困顿之时,梁稳根始终坚信“人类因梦想而伟大”,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在原始积累完成后,面对当时房地产、股票、保健品等投资热的诱惑,毅然将发展的目标锁定在重工机械产品的生产上,并在短短的几年之后,一跃成为中国重工机械制造行业的支柱企业。

  如今,梁稳根所执掌的三一集团已经成为以高科技为支柱的国际型产业集团,混凝土输送泵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大半江山并远销海外。

  本报记者 皮焕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