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随想录》外又一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09:08 解放日报

  

《随想录》外又一页

   1991年吴淑芳拍得巴金签名作品时的情景。

  本报讯(韩璟)上海作家协会昨天为纪念巴老举办了一个巴金图片展。展厅门口的签到簿上有一个陌生的名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巴老,你是探索真理的典范———088号《
随想录》拥有者吴淑芳”。吴淑芳是谁?088号《随想录》背后又有一段怎样的故事?记者找到了吴淑芳女士,听她讲述了14年前她与巴老的一段缘分。

  一万三拍下一本书

  1991年8月30日,南京路新华书店举行作家赈灾义卖活动,巴老将香港三联书店为他加印的150本精装编号《随想录》中的088号特装本也拿出来拍卖。当时还在上海玩具厂工作的吴淑芳从报上看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怦然心动。儿子凌云要过10岁生日了,从小就喜欢巴金作品的吴淑芳和丈夫一商量,决定把摆酒席的钱省下来,为儿子买一本巴金的书作为生日礼物。

  第二天9点书店开门,闻讯而来的读者顿时将书店二楼的义卖专柜围得水泄不通。088号特装本《随想录》拍卖活动的四十张入场牌号早就被身强力壮的男读者抢光了,吴淑芳只得向在场的纠察“讨救兵”才进了用来拍卖的会议室,成了参加拍卖的唯一“娘子军”。

  特装本开价1000元,价格一路攀升,一下突破了1万元。当时月工资只有60多元的吴淑芳出门时带了2000元,但这时一股热情让她早就忘记了自己囊中羞涩,以1.3万的价格拍下了这本书。“我当时拿出了家里的全部存款,又向兄弟借了4000元才把书款付清。很多人认为我是为了出风头,也有很多人认为花1.3万买本书不值,还有人出两万多让我把书转让给他。我不是大款,但这书我是坚决不会卖的。巴老书好人更好,收藏这本书,我觉得值。”

  十四年难忘赠书情

  巴老知道这件事后十分高兴,连夜找出一本收录了序跋、散文等作品的《巴金文逊题上赠言,并附上自己的生活照片送给吴淑芳。时隔14年,吴淑芳对巴老赠书的这段记忆,就如同她从书橱里拿出来的书一样依然崭新:“巴老的女儿李小林告诉我,巴老写得特别认真,因为手颤抖有一个字写坏了,巴老就又拿了一本重新写了一遍。”吴淑芳在书中细心地夹入了防潮的吸水纸,对巴老的赠言更是随口就能背出:“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来表达我的无穷无尽的感情。”

  虽然当时年仅10岁的小凌云还不能完全理解巴老文字里蕴涵的思想火花和博大的爱,但从父母的郑重其事里他感受到了这份生日礼物的珍贵,抱着书开心地又是笑又是跳又是叫。如今凌云已经是个大学生了,巴老的《随想录》则成为这家人精神生活中一盏不灭的明灯。吴淑芳说:“我和儿子经常会阅读巴老的书。他写的是心底里想说的话,所以那么生动、那么真实、那么细腻。他是文学大家、是名人,但他在人生中遇到的迷茫、关于理想的困惑和我们这样的普通读者是相通的,他的书就仿佛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面镜子。”

  一花篮装着全家心

  前天,吴淑芳从广播里听到巴老逝世的消息,那一夜,她和当年买书前一样整晚无眠,只不过当年是因为难抑兴奋,现在却是由于心情沉重。早上6点多,再也睡不着的吴淑芳把巴老的书拿出来重温。然后从位于七宝的家中出发,赶到巨鹿路的作协展厅送上了花圈。“我告诉花店的人要用红玫瑰,因为这是巴老生前最喜爱的花。我儿子在念书不能来,但他说,希望和我一起去参加巴金爷爷的追悼会。”

  记者告诉吴淑芳,巴老希望能将自己的骨灰和妻子萧珊的骨灰一起撒向大海。吴淑芳沉默了片刻说:“巴老的人生不是蜡烛,而是火炬,他不仅燃烧了自己,还将光明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他的骨灰撒进大海。只有大海才能容得下像他这样充满大爱的人。”

  

《随想录》外又一页

  巴金在《巴金文逊扉页上的题词。本报记者金定根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