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晓南代表福建亲属赴上海吊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0日15:12 海峡都市报

  

文晓南代表福建亲属赴上海吊唁(图)

  泉州画家画巴金

  

文晓南代表福建亲属赴上海吊唁(图)

  福建泉州黎明大学巴金赠书特藏馆

  本报讯巴金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初步定于10月24日举行。昨天,巴金先生在泉唯一亲属文晓南女士告诉记者,她将初定本周末前往上海,参加巴金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此次,文晓南女士是代表在福建的亲属赴上海,参加巴金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本报将特派记者随同前往。

  文晓南女士告诉记者,临行前,她将先和在上海的亲属联系。此次去上海,她将代表两位姐姐和弟弟悼念巴金先生。两位姐姐目前生活在南平,因为另有原因无法参加四外公的遗体告别仪式。

  千副挽联送大师

  本报与市楹联学会今起征集悼念巴金挽联活动

  发短信至13600786110、22564110择优刊登

  本报讯与文化古城泉州有着深厚情缘的文学巨匠巴金老人,将于本月24日在上海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为满足泉州各界悼念巴金的愿望,本报闽南版与泉州市楹联学会,昨日起联合举办“千副挽联送大师,道德文章励后人”活动,并从今天起向社会各界征集挽联创作。

  主题:

  巴金大师与泉州文化

  挽联是对联中的一种,通常表达的是对逝者的追思和颂扬。据了解,此次挽联创作的主题要求是:巴金大师与泉州文化。创作者既可抒发对大师的敬仰、缅怀之情,又可表达大师与泉州的传奇情缘,其道德文章对泉州文化影响的见解和感触。

  巴金老人不仅有不朽的文学作品,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他为人的品格,对友人的真诚,以及对事业的执著精神等等,也可以作为创作挽联、悼念这位世纪老人的内容。

  创作:

  见真见情不拘一格

  泉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许添源先生表示,此次征集创作的挽联,内容上要求见真见情,形式上可不拘一格。

  他说,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讲究韵律、对仗工整,但对非专业人士而言,则不限这些,通常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联意相承,中心意思表达完整即可。

  一般来说,4字及4字以上的多字组联,均被允许,其中讲究韵律对仗者当然也好。

  征集:

  手机短信、电话等均可

  此次创作悼念巴金挽联的征集活动,可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方式提供挽联。电话:13600786110、22564110。

  另外,提供挽联作品,要留下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对其中的部分佳品,将刊登于活动期间本报的相关报道,并将附上来自泉州市楹联学会老师们的简短评点。而泉州市及市属各县(市、区)楹联学会会员创作的挽联佳品,还将附上作者简介。

  征集时间:自本日起至23日下午5时止。

  □征集挽联选登

  编号:0001

  《寒夜》《激流》动中国

  《爱情》《随想》留永恒

  编号:0002

  著名送书,不忘“黎明”曾驻客

  挥笔收笔,长怀“寒夜”不归家

  联意解读:编号0001的挽联,上下联分别以巴金先生的4部出名作品入联,其中《寒夜》、《激流》,是中国几代人熟知的作品,《爱情》、《随想》则以倡导新文化理念,影响一代又一代国人。以被悼者作品入联,不仅巧妙而且精当贴切。

  编号0002的挽联,以“书”为主线,勾勒出巴金与泉州黎明大学及友人的罕见情缘,其中“黎明”与“寒夜(作品名)”,“曾驻客”与“不归家”构思奇巧,对仗工整,可见作者独具的匠心和表现力。

  作者简介:许添源,字淼淼,号清源山人,现在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作。许先生担任泉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泉州市摄影家、音乐家协会会员。

  寻访巴金足迹

  “他曾在石狮讲过学”

  上世纪30年代

  到过石狮

  “巴金在石狮讲过学,地点就在爱群小学、现在的石狮市实验幼儿园。”昨日,看到本报关于纪念巴金的报道后,石狮市电视台专题部蔡友谋副主任向记者打来电话。

  蔡友谋说,前几年他在编辑《海内外石狮人著述资料汇编·吴漫沙》这本书时,记得吴漫沙有跟他谈起过,巴金在上世纪30年代来泉州时,曾受邀到石狮讲过学。

  今年93岁高龄的台湾名小说家吴漫沙,原名吴丙丁,笔名漫沙、晓风、沙丁等,是石狮新湖人,年轻时曾在家乡担任小学校长,因父亲在台经商,1935年去台湾定居。旅居台湾一个甲子年后的1996年8月,吴漫沙携儿孙和女婿十余人,回到故乡新湖省亲谒祖。蔡友谋当时是石狮绿洲读书社的社长,正在编辑《海内外石狮人著述资料汇编》丛书,早就想编辑吴漫沙专辑,此次更是难得的良机,遂前往拜访,并得到吴漫沙先生的同意。

  蔡友谋回忆说,他采访吴漫沙时,吴老先生多次特别提到巴金年轻时来石狮讲学,他就是当时亲聆巴金教诲的文学青年之一。在吴老先生的回忆中。

  ——记不得是上世纪30年代具体哪一年了,当时,巴金已是全国出名的作家了,吴漫沙、何敬捷、陈华宗等石狮籍的文学青年都特别渴望见到巴金。有一年,他们听说巴金来泉州,都特别兴奋,就想方设法找到与巴金颇有交情的黎丁先生,希望能见到巴金。而当时巴金来泉州的主要目的是写作,根本不想别人打扰,也只能答应试试。不久后的一天,黎丁陪同巴金来到石狮宽仁的爱群小学见一位朋友,并应邀在爱群小学讲学,讲文学的创作方法。

  “那时,石狮归晋江管辖,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而巴金是大作家,所以他们都以巴金到过石狮讲学为荣。”蔡友谋介绍说,何敬捷、陈华宗都是宽仁人,后来,何敬捷在《民生报》供职,解放后旅居菲律宾,成为旅菲华人作家,前些年已逝世;而陈华宗后来也定居菲律宾,现已逝世。

  昨日傍晚,记者来到石狮市实验幼儿园,现代化的校园里根本找不到当年爱群小学的蛛丝马迹,问学校里的几个老师,她们都很惊讶地问:“巴金当年曾在这里讲学?不会吧1

  到浮桥看望疯女

  “李秋叶陪同巴金到浮桥看望过疯女,就是《春天里的秋天》中的女主角郑佩容的原型。”昨晚,华侨大学退休教授、硕士生导师阮温陵向记者透露了这段往事。

  阮温陵和李秋叶都是泉州市石头街人,而李秋叶长期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是巴金的部下、老朋友,现定居上海。阮温陵教授介绍,知道这件鲜为人知的往事,也是几年前的事。

  旅居菲律宾的泉州籍华侨作家林健民是阮温陵的老朋友,而林健民家就在浮桥。1998年,87岁高龄的林健民回到泉州,登门拜访老朋友阮温陵,而当时阮温陵正在编著《林健民创作研究文集》。林健民向阮温陵讲述了一段年轻时和巴金交往的往事。

  ——当年,林健民就读黎明高中,巴金来泉州创作期间,曾在黎明高中上过写作辅导课,还指导林健民写作,修改他的作文,并将修改后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有一次,巴金听说浮桥有一个因恋爱受家庭反对而发疯的女子,便在一个下雨天,由在黎明高中读书的李秋叶陪同,到浮桥看望那名疯女,回来后,李秋叶还跟林健民说了这事。

  因为旅居菲律宾,林健民几十年从未再见过巴金。2000年,阮温陵在编著《林健民创作研究文集》期间,曾专程到上海探望巴金,当时巴金在华东医院住院,但因为巴金想不起阮温陵是谁,没法进去,成为永远的遗憾。前些年,从菲律宾回到祖国的林健民,经过上海时曾专程去拜访巴金,但因为不知巴金住哪里未能如愿。为了表达对巴金的敬佩和记下当年的那段渊源,在《林健民创作研究文集》中,选用了一张巴金和黎明高中创始人梁披云、林健民并排在一起的照片。

  明天,纪念巴金图片展在黎大举行

  珍贵老照片首次公开

  “我们在连夜加班,争取巴金图片展在明天跟市民见面。”昨晚,黎明大学团委会副书记刘平告诉记者。

  刘平介绍,图片展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形式,首次向市民展示巴金与泉州的深厚渊源。图片展将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伟大的良知”,主要是巴金的生平事迹、创作经历等文字介绍,这部分将展出黎明大学巴金研究所搜集、珍藏的许多巴金创作活动的照片;第二部分为“黎园情结”,介绍巴金与泉州的渊源,巴金与黎明大学领导、老师们的书信往来,这部分将展出黎明大学领导、老师探望巴金的合影,许多珍贵照片是首次向社会公布;第三部分为“收获”,主要是巴金生平主要著作的介绍,包括巴金赠送给黎明大学的部分著作的展示。

  “展出的与巴金有关的图片有近200幅,经过两天的紧张整理、翻拍,现已全部冲洗完毕,正在装裱。”昨晚9时许,刘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据了解,除了举办图片展外,黎大还将开展巴金诗歌朗诵、巴金作品话剧表演、巴金作品读后感等系列活动。

  爱上巴金从小学就开始了

  如果接受过完整的教育,那就必然要接触到巴金老先生的作品。从小学语文课文《鸟的天堂》、《海上日出》,到中学课文《灯》,乃至后来上大学接触现代文学,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昨天,泉州市区中小学的一些语文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这些年使用的语文教材一直在改革,但巴老这位文学巨匠的作品,在中小学课本中依然能以文字的平实和贴近生活打动师生。

  “语言风格流畅”、“非常贴近生活”……这样的评价,每位教过巴金先生文章的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印象。泉州师范附小的语文老师邱小莹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课本五年级有《海上日出》、六年级有《鸟的天堂》。邱老师说,到今年她已经教了13年书了,巴老的作品也反复教过多遍了。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们学习起巴金的文章并没有太大困难。同样是文学大师,邱老师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可能还含有一些白话文,而巴金先生的语言风格却非常平实。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说,巴金先生的语言风格更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实际。

  培元中学高中语文老师洪文泉说,这些年教材时常有变动,泉州的高中课本用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以前高中课本将巴金的散文《灯》选入课本。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洪老师说,虽然课本在变动,而巴老的文章却一直都在沿用。

  “上大学时,最喜欢的就是现代文学课。而在现代文学的大文豪中,最令我着迷的就是巴金。”毕业于华侨大学中文系的小陈这样告诉记者。小陈说,他甚至曾经巴望为老先生读上一段文字,向他请教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巴金小说中大部分人物内心都充满了矛盾。”小陈说,每看一本小说,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培元中学的洪文泉老师说,在教学过程中,他常鼓励学生们有空看看“激流三部曲”等作品。“巴金先生的作品激励鼓舞了一代代的年轻人,这对青年人的进步是很有帮助的。”洪老师告诉记者。

  征集令

  文坛大师巴金与世长辞。

  为纪念大师,纪念这位与闽南有着深厚情缘的老人,即日起,本报就“我所知道的巴金先生”、“巴金与闽南”等为主题,向读者征集线索。

  您是否曾与大师有过往来?您是否知道大师在闽南的故事?您是否受过巴金作品的影响?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13600786110、0595-22367110或传真:0595-22567362,亦可发E-mail:hxqz@hxdsb.com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杰出的世纪文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