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一月票房超1200万“海润影视”澄清有关该片投资高票房低的误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9:15 东方网-文汇报 | |||||||||
本报讯日前有媒体称,由关锦鹏执导、郑秀文、梁家辉等主演的电影《长恨歌》票房糟糕,投资4000万元的该片上映一月全国票房仅500万元,输得非常尴尬。 《长恨歌》出品人之一、海润影视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曲光辉以及制片主任沈晔昨天通过媒体质疑这一说法,指出这两个数据都与客观事实不符。
目前收入不包括音像权 曲光辉说:“电影《长恨歌》的确切投入数在2800万元以内,目前全国票房已经超过1200万元,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音像版权。而且,电影《长恨歌》在新加坡、法国、加拿大等国销售得非常好,签约情况不错,近期收回成本不成问题。” 沈晔说:他“从来没有说过这部电影投资是4000万元,虽然国内票房并没有预期那么好,但是电影的回报并不能只看短期的国内票房,这只是一部分。《长恨歌》的国内音像版权就卖了250万元,还有二轮三轮放映、海外版权部分等,因此不能以偏概全。” 艺术电影需更多呵护 《长恨歌》的艺术质量有目共睹,该片已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得到认可。对于这样一部艺术电影来说,以一个月的国内票房来衡量其价值是有失偏颇的,慢热本来就是艺术电影的特色,《花样年华》《2046》都是这样的。”曲光辉表示,选择《长恨歌》作为拍摄题材,本来就不是以商业上的成功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要大投资大回报就不会选择艺术电影。 曲光辉认为,国产电影,尤其是艺术电影不景气的现状客观存在,但是不能因为不景气就放弃。从对《长恨歌》的态度可以看出国内一些媒体和舆论对艺术电影的态度——苛求而刻薄,甚至有一种幸灾乐祸的不健康心态。对于目前的中国影坛来说,艺术电影并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它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艺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