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万人争睹哈尔滨关道新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0:03 新晚报

  崔淑梅 李斌 本报记者 李玥 周辰

  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历史沧桑,见证哈尔滨设治百年的哈尔滨关道,经过4个月的修复考证,于昨天开门迎客。哈尔滨关道从10月31日至11月2日连续3天免费对市民开放。对外开放首日,上万名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睹哈尔滨关道新貌,共同庆祝这个属于哈尔滨人自己的节日。

  “会洋官厅”全国独有

  记者在哈尔滨关道中见到了一栋“特别”的建筑,欧式铁艺栏杆、绿色的铁皮瓦盖儿、四方的房间……让这座充满了俄式风格的建筑在青砖、青瓦的官署建筑群中,显得格外“抢眼”。据了解,这是哈尔滨的会洋厅,其功能用于会见外国官员和处理涉外事件。该建筑整体是俄罗斯建筑风格,但基座却采取了传统的石板石阶拼接方式,这在中国传统官署建筑中绝无仅有。

  哈尔滨关道修复施工工作项目经理于以顺说,修复哈尔滨关道的总体原则是打造原汁原味的哈尔滨关道。从古建筑学的角度讲,哈尔滨关道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衙门,是中国北方国家权利的中心,是官式建筑与地方建筑的完美结合,同时又是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的完美结合。尤其是会洋官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在全国目前现存的关道衙门遗址中称绝。会洋官厅在建筑风格上与中国传统的清式建筑不同,采取了“洋式”的建筑风格。会洋厅的修复完全遵循了历史原貌,这座特殊官衙建筑的原始图纸和相关档案,都是从黑龙江省档案馆查来的。据悉,整个道署共有13个门、23栋建筑,会洋厅是唯一一座具有欧式建筑特点的办公房。

  “我在‘道台府’住了40年”

  昨天一大早,许多热心市民来到修复一新的哈尔滨关道,希望一睹这座见证哈尔滨百年历史的特殊建筑。记者在人群中,发现了胸前带着“嘉宾卡”的68岁的老道外人张宝贵。张老激动地告诉记者,他是来看曾经住过四十年的“家”的。

  张宝贵说,从1963年起他就住在这里。老人指着大堂外的一所厢房告诉记者,这就是他居住四十多年的家。没动迁前的这片儿“小平房”,家家挨着、户户连着,每一户都是十几平方米,一家几代挤在一间房里是平常事。那时最害怕的就是阴天下雨,不仅路泥泞不好走,有的老屋还漏雨。他说,原来在这儿住的时候,就发现三堂的屋顶的青砖青瓦以及一些屋脊上的吉祥饰物与众不同。老邻居们都说这儿以前一定是座大庙,或是一座大官衙。如今看着曾经居住四十多年的“家”,不到半年“变”成了今天气势恢弘的哈尔滨关道,对道外区的经济发展起重要拉动作用,我们这些老道外人看着心里特别敞亮。

  “老宝贝”装点“道台府”

  清朝末期的格格服、老哈尔滨人用的筷子、瓷碗……走进了哈尔滨关道的各个展厅,仿佛走进了一座哈尔滨的民俗展馆。

  记者在大堂旁的六房中看到了笨重结实的旧式棉袄、老式茶壶、幔帐以及一些生产用具。大堂门前,一辆距今有100年历史的木制小马车吸引了大量围观者。马车车窗由木质雕刻成小格,车底的车轴系木质,门帘和窗帘浆洗得发白。

  据介绍,道外文体局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从哈尔滨市百姓中搜集到了千余件反映老哈尔滨历史的“老宝贝”,这些“宝贝”被用作装点“道台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