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失散45年的小妹 88岁老父想见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0:46 新文化报

  段家能提供的线索是:小妹1960年12月份出生在吉林医专附属医院(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B型血,当时经一名姓德的护士介绍,被一名军官收养。

  

  请知情者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

  或吉林记者站热线0432-2498813

  

  “又是冬天了,45年前的冬天,重病的母亲在医院生下早产的妹妹。因家里太贫困,不得不把她送了人。20年前母亲临终前因为没见到小妹,带着无限的遗憾走了。现在88岁高龄的父亲也身染重病,老人家惟一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找到小妹,再看她一眼,死也就能瞑目了。”10月28日,吉林市50岁的段秀石女士含着眼泪对记者说。

  

  家里太穷了 为了留条活路

  小妹一出生就送给一位军官

  

  据段女士介绍:父亲叫段智民,1918年生,母亲叫肖淑怡,1917年生。家里现在有大姐、二哥、三姐和她四个孩子。当年父亲曾在吉林市木材公司二厂上班,家住在窑坑附近(现恒客隆超市斜对过)。1968年,父亲单位分了房子后,全家搬到了东大滩,住在江湾路江沿胡同8号后楼。1985年动迁到永强小区1号楼直至现在。

  段女士小的时候,家里特别贫困,一家几口仅靠父亲四十几元的工资生活。母亲没有工作,还常年有病,每年吃药住院就得花许多钱,还得供二哥、三姐念书。1960年的冬天,正怀着小妹的母亲因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吉林医专附属

医院(现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因身体情况太差,还没足月的小妹过早地来到了人世。

  “当时我才6岁,只记得家里太穷了,想给妈妈做饭又没有米,姐姐想带我去别人家借,家里没人要锁门,而我家连锁头都买不起,还得去邻居家借……”提起那段经历,段女士的眼睛湿润了:“小妹是B型血,出生后身体虚弱,不得不放在保温箱里养着。母亲当时生命垂危正在抢救,全家人也顾不上照看妹妹了。当时家里太穷了,为了给孩子留条活路,父母将小妹送人了!”几天后,在医院一位姓德的护士的帮助下,小妹被抱走了,据说送给了一位家庭条件很好的军官,他还垫付了小妹的住院费用。

  

  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为了母亲的嘱托要找到小妹

  

  “听年近七旬的大姐说,自小妹送走后,明显能感觉出父母沉默了很多。”段女士说,送走妹妹后的第五年,母亲因病住院,恰好遇到那名护士,母亲问起小妹的情况,那名护士告诉她,军官家里的条件可好了,孩子现在很幸福。

  1984年,母亲病重弥留之际,伤心地流着泪说:“我几次看病都在这个医院,那个孩子也是在这生的,可我怕是看不到她了。你们可别忘了还有个妹妹啊!”段女士和哥哥姐姐们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话。

  “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年纪也都大了,对妹妹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每次家庭聚会,全家30几口人讨论的全是妹妹。去年,87岁的老父亲突然瘫痪了,老人虽不能说话,但一看到同是1960年出生的外孙,就总会想起被送走的小妹,眼泪一直在眼圈儿里转,看着真让人心酸!”段女士说,从那之后,全家人发动所有力量开始寻找小妹。

  

  事情毕竟已过去45年了

  详细情况几乎没有人记得

  

  26日,记者辗转和德女士取得联系,但她已86岁高龄,最近又得了高血压,身体状况十分不好,记忆非常模糊,几十年前的事已经一点都想不起来了。

  昨日一早,记者又赶往北华大学附属医院老干部管理中心,希望能从1960年在该院妇科当护士的老人中查询相关线索。但事情毕竟已过去45年了,详细情况几乎没有人记得。

  段女士希望知情者能积极提供线索,别让老父抱憾而终。请知情者和本报热线0431-96618或吉林记者站0432-2498813联系。

  本报记者 马萍(新闻编辑:曲兆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