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鲁彦周:特立独行的思考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2:07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编者按

  为进一步引导新闻媒体唱响主旋律,弘扬民族文化,崇尚文明,摒弃低俗,宣传我省有一定知名度、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成就,近期,省委宣传部组织省及合肥市新闻单位开展“江淮艺苑群英谱”集中宣传活动。本报从今日起开辟 《江淮艺苑群英谱》专栏,陆续推出100多位优秀文艺工作者的报道。

  穿过车水马龙的寿春路,叩开一扇葳蕤披拂的门,能看见花木掩映中的一幢红砖楼,闻到扑鼻的香雪兰的芬芳时,就到了鲁彦周先生的家了。

  在这座名为“樱榴居”的院落里,鲁彦周先生倾尽三年心血,刚刚完成自己的长篇小说封笔之作——《梨花似雪》。

  竖起氧气瓶创作《梨花似雪》

  满头银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鲁彦周先生,面容清癯,十几年来,因糖尿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缠身,现在连上二楼都气喘不止。2002年初,他打算写小说时,文友们都劝:“您也算可以了,不必再写小说了。要真想写,写点散文随笔就可以了。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就算了。”他起初听从劝告,想放松放松,可适得其反,似乎整个人一下子被抽空了。午夜梦回时,他常惊醒,仿佛很多人在耳边大喊:“你把我们忘了?你不早就要写我们吗?现在为什么放弃……”

  这一声声呼唤,让鲁彦周又坐回电脑前。客厅的角落里随即竖起了一只蓝色氧气瓶。患哮喘病的苏州作家陆文夫曾调侃他:“咱俩是同病相怜、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啊!”而一旦投入写作,鲁彦周记忆深处的许多人和事,全部涌到眼前,曾爱过的人、尊敬的人、有悲剧意味的人……不仅呈现出鲜活的姿态,波澜起伏的个人命运,而随之而来的还有欣喜、感动、伤感、悲悼等复杂情绪。

  在构思时,他以姐妹三人的命运为主线,描写了她们如何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写作时,他不事先打提纲,而是用一张小纸片,上面简单记上人物姓名和细节,创造出书中人物后,便让他们自主“行动”——完全受生活和个性的驱使,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他还不时感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周家姐妹分道扬镳,方青之死,黄承为别人制造悲剧而最终也落个悲剧下场……他感叹着,又无能为力,因为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亲手打印76万余字的《梨花似雪》期间,鲁彦周还不时发表散文,邀请著名作家王蒙、从维熙、李国文等到安徽作客,参加各类笔会等。虽然医生一再告诫他不能太劳累,但在四处游走和写作的过程中,鲁彦周感觉精力充沛,仿佛年轻了许多。

  发表《天云山传奇》后压力不小

  王蒙曾评价,安徽有三座名山:黄山、九华山和“天云山”。“天云山”指的就是鲁彦周先生在文坛回春年代创作的第一部“反思文学”代表作——《天云山传奇》。

  1979年初,鲁彦周动笔写《天云山传奇》,一气呵成,没什么顾忌,仅仅20多天就完成初稿。为什么?鲁彦周回忆道:“整整十年我没写一个字,非常痛苦,但我仍在痛苦中思考。我当时预感到有重大变革要发生,潜意识就想写点东西来医治民族创伤,所以写的时候激情澎湃。”

  《天云山传奇》及其同名影片问世后,各方反响强烈。鲁彦周收到好几麻袋来信,有万言信,甚至有血书。当时的文艺评论中也不乏“扣帽子、打棍子”的。最突出的是1982年4月《文艺报》发表的《一部违反真实的影片》,对《天云山传奇》大加指责。

  当时经济学家孙冶方已患肝癌,在病床上看了这篇文章,“总觉得喉头有什么东西哽着,必须吐出来才好”,他不顾疾病折磨,撰写并发表了5000多字的《也评<天云山传奇>》,分析、肯定了该片的成就。孙冶方是老革命、著名经济学家,他的文章的影响不言而喻,鲁彦周因此减轻了许多压力。其实孙冶方当时并不认识鲁彦周,纯属“路见不平”。后来,两人经王元化介绍相识后,鲁彦周当场致谢。孙冶方说:“你有勇气敢写,拍出这么一部好电影,对党的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你是有贡献的,你不要感谢我,我们应该感谢你。作为作家,你就要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

  作家必须是思想家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作家?77岁高龄的鲁彦周先生认为,作家必须是思想家,他一刻也不能停止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他必须思考这些事情的来源。在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时候,鲁彦周说自己心态平和,不受外界干扰,不追名逐利,而是在冷静地观察社会,冷静思考,然后独立作出判断:“很少发表意见,但这并不等于我没有看法。”

  针对泥沙俱下的“网络文学”,鲁彦周说写作绝不是为赚几个钱。身为作家要努力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懂民情,以对国家、对时代、对社会、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来从事文学创作,来写出自我对历史与现实的那份独特思考。

  《梨花似雪》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阴阳关的阴阳梦》也由央视耗巨资搬上荧屏,但面对这些,蛰居“樱榴居”的鲁彦周心态从容:“庆幸的是,我终于把我的小说写成了,至于出版后别人怎么看,我就顾不了那许多了,重要的是我写了,我对书中的人许的愿有所交待了。”

  ·本报记者戴小花/文庄道龙/摄·

鲁彦周:特立独行的思考者

  鲁彦周先生接受记者采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