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族的 必将永恒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5:4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成华区首开全国“以川西民间文化渗透幼儿教育”之先河

  本版采写李东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象征,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的标签,成为有别于他人的存在。

  民族的,也是永恒的,是一个国家的根。当这只根茎延伸至我们的全身,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时,就会折射出极强的国民责任感、国家忧患意识、民族自豪感,焕发出对国家、人民、故土、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

  川西民间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发挥其这一“根茎”的功能,也是成华区教育局领导层思索已久的问题。该局率先在成都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幼儿园将“川西民间文化”运用到幼儿教育中,打响民族文化教育第一炮。

  对于选择幼儿园推行的初衷,该局姚凯局长解释道:“壮根强干。只有根基强壮了,树干才能挺拔云天,枝繁叶茂。”

  先占有文化后创造文化

  马克思、恩格斯就曾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我们只有了解自己文化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展现它的未来。才能做到守中国文化之宗,而取天下百家之长,“宗一而蓄百”。

  而现实的环境却不容乐观。成华区在对该区100多所幼儿园大班孩子所作的民俗节日调查结果显示:78.4%的幼儿能说出“圣诞节”,而只有46.5%的幼儿知道“春节”,19.3%的幼儿知道“中秋节”,几乎没有幼儿能说出“端午节”和“重阳节”。“一个吃着肯得基,喝着可乐,过着洋节却对中华文明一无所知的中国人,是不会有根的意识的。”姚凯局长慷慨地说道,“要让孩子们明白,你是中国人,是一个来自四川的中国人。”

  基于这一宗旨,成华教育局在幼儿园教育中深刻挖掘川西民间文化潜力,以川西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节日为切入口,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根据其教育价值,把点落在了川西民间游戏、民谣、剪纸艺术、川剧艺术以及中华民族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端午、重阳等上。该区十二幼儿园,就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贴近幼儿生活和需求,着力突出“童趣”,挖掘新的教育因素,让孩子们在新奇、愉悦、兴奋的状态中享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尊重,由此迸发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需选择文化并整合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包容着辉煌与暗淡、精华与糟粕、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卑下、文雅与粗野的成分。因此,对传统文化的承接,就必须有选择地汲取,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全部复制。

  在对先辈文化奉行有选择的“拿来主义”的同时,还不能对传统文化精髓简单地套用,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做到学古时之编钟,而唱今日之摇滚。这是成华区教育局领导层所坚守的。

  早前,姚凯局长就曾反复强调,川西民间文化走进幼儿教育中,并不是把该文化硬生生地加到幼儿课程中,而应是渗透、融合到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中;更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重复,而应调动孩子的感知、情感、体验等去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在民族文化思想的浸透下,形成自我的体悟。

  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该辖区的各大幼儿园在保持川西民间文化的内涵、精髓和其完整性、丰富性的同时,从幼儿的视觉出发,尝试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展开教育。如十三幼儿园就将川剧艺术与幼儿的表演游戏相结合;将皮影表演融入游戏中;把童谣学习故事化、情景化以满足孩子们的童心、童趣、玩心、玩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更新文化中发展文化

  一种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既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又不失去自身传统的特色,才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

  “我们不能将民族文化全盘地移植给受教育者,使他们成为一个文化的复制品、衍生品,”姚凯局长指出道,“而是应给他们塑造一个健康的‘胃’,使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民族文化有效地吸收、过滤,并加以消化,转化成为对己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吸收-更新-发展”,这是成华教育局在民族文化教育中所秉承的宗旨。该局在继承川西文化独特的地方风韵的同时,对其不断创新,重新解读,积极思辩。既接受民族文化的给养,又不断进行文化的更新,时刻以一种现代人的新型智慧,去动态地审视传统文化的发展思路。

  “旧瓶装新酒”就是该区十四幼儿园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一个范例。他们将传统的川西民谣《买麻糖》注入现代内容改编成:“叮叮当,卖麻糖,麻糖甜,一块钱。麻糖不甜不要钱,吃了止咳又化痰,身体健康脸圆圆,欢欢喜喜笑开颜。”让孩子们在欢快地吟唱民谣的同时,又懂得了一些养身保健之道,形成勃勃教育生机。

  川西民间文化融入幼儿教育中,在成华区是一种探索,一种实践。按该局领导的话来说:“我们一直在奔跑中寻找着路径,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中寻求着价值的方向。虽挑战不断,但信心百倍。”

  【现场写真】

  传统文化彰显独特魅力

  【镜头一】“丢沙包”游戏——营造幼儿自由发挥创造的氛围

  十二幼儿园的后花园里,只听老师说:“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我们的‘丢沙包’游戏还有没有与刚才不同的玩法呢?”“有,”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大声叫道,“我要走迷宫!”只见他用笨拙的小手扯开沙包的线,然后猫着腰,慢吞吞地围着一个圈撒沙子。一会儿工夫,地上就出现了一个螺旋形的沙子图案,他把沙包丢在螺旋形的正中间,对围过来的小朋友们说,“我们都不许踩着沙子,谁最先拿到沙包,就为胜利。好不好?”“好!”对这新鲜的玩法,大家都高兴得直拍手。

  十二幼的老师们通过鼓励孩子大胆地自创游戏规则,尝试多种游戏玩法,充分体验自己创造带来的快乐,为幼儿自由的发挥和创造营造了良好氛围。

  【镜头二】“锦里一条街”——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的环境

  走进十三幼打造的“锦里一条街”,一眼望见的是那红红的辣椒挂饰、色彩浓烈的川剧脸谱、绿油油的翠竹和形态可掬的稻草人。一个戴着粘有红色小鸟剪纸草帽的小朋友,用力挥着手中的小泥人,对着正在迎面而来的两位游客,大声吆喝着:“卖小泥人喽!卖小泥人喽!”两位客人急忙赶来,东瞅瞅、西瞧瞧,最后选中一个五彩缤纷的“孙悟空”,迫不及待地付了钱,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让环境说话,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表达和交流,用环境氛围启迪幼儿心智,促进了幼儿健康发展,是十三幼的一大创举。

  【镜头三】“成都老茶馆”——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斗地主的、溜鸟的、唱戏的、打太极拳的……空气中流动着大家熟悉的“李伯清”散打小品,舞台上演绎着美轮美奂的“变脸”绝活。大路旁,三名由成都第十四幼儿园的小朋友装扮的“店小二”热情地招呼着前来品茶的“客人”。银杏树下,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一边不断地用手挑逗着可爱的画眉鸟,一边悠闲地吸着叶子烟。茶馆里,掌柜的正在迫不及待地数着当天的银两……

  这是成都第十四幼儿园的孩子们扮演“成都老茶馆”的一幕,小朋友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互相交往和沟通的能力,养成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自我个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