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江防汛的一块“短板”——汉江堤防忧思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7:43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通讯员周长征

  今年10月,22年来最大的秋汛让千里汉江堤防险象环生,长江千军万马上堤防汛的场面,戏剧性地转移到了汉江堤防。灾后反思发现,汉江堤防薄弱的状况充分暴露出来,正成为长江防汛的一块“短板”。

  千军万马上堤抢险情景重现

  据省防办副主任程启竞介绍,汉江下游河道蜿蜒曲折,上宽下窄。由于下游河道洪水泄量与中上游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各河段泄洪能力不平衡,加上汉江出口河段的泄量还受长江水位顶托影响,致使汉江下游成为我国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地区。

  今年的一场秋汛无异于一次实战考验,充分暴露了汉江下游堤防的薄弱现状:截至10月12日,汉江下游堤防出现各类险情74处,其中崩岸19处,管涌11处。

  而2003年突如其来的汉江秋汛造成了更多的险情。当年仅仅20年一遇的洪水,使汉江下游堤防出现各类险情156处,其中重大险情15处。杜家台以下河段崩岸27处,总长超过20公里。

  严峻的防汛形势,使在长江上已结束了的千军万马上堤防汛的人海战术,被迫应用到汉江上来。今年汉江秋汛期间,各级领导上堤指挥抢险,而

襄樊、荆门、孝感、武汉等市在高峰时,组织干部群众11万多人,实行严密布防和昼夜巡查。刚刚摆脱长江水患威胁的武汉市,又在汉江洪水的威胁下全力动员进行抗洪。

  投入不足 汉江堤防隐患多多

  长江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史光前说,汉江堤防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建国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对汉江堤防的建设,尤其是汉江遥堤建成一级堤防,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加上汉江堤防建设投入不足,堤身质量存在较多隐患。

  “汉川堤段是汉江下游防洪能力最为薄弱的堤段,两岸161公里长的干堤,存在26处险工,堤基不良堤段长近百公里,崩岸险情频发,闸站老损严重,堤基渗透严重。”省河道堤防管理局副局长伍志强说。

  受体制和投资的影响,多年来在汉江堤防建设方面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旧险未除,新险又生。1998年汉川段发生散浸、翻砂管涌达113起。而2003年秋汛期间,崩岸达26处,长达20多公里。

  据介绍,以前汉江堤防尽管没有全面整修,但省里年年有一点“岁修费”,沿线各险段可以用来抛点石头暂时防护一下堤岸。但从2001年开始,由于省内资金全部配套到长江堤防上,汉江岁修一停3年,使沿线堤防形势越来越严峻。目前的汉江下游河段,河面高程普遍高于堤外地面高程,汉江实际上已经成为一条“地上悬河”,全靠大堤约束,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大堤承受了更大的压力。

  堤身脆弱质差,防洪工程也是隐患重重。杜家台分洪闸是汉江下游唯一的人工控制运用工程。1954年建成以来,共安全运用19次,分泄洪水总量191亿立方米,减少洪灾直接损失40亿元。然而如今的分洪闸也已伤痕累累。

  大型水利工程尚且失修,小型涵闸就更是病险频仍了。

  秋汛频发 加强整治迫在眉睫

  伍志强说,汉江下游干堤整治实施标准为:高度超过1964年最高洪水位1米,堤顶宽度6—8米,内外坡比1∶3,迎水面平台宽度30—50米,背水面宽度20—30米。

  而汉江中下游河段目前实际防洪能力为:在长江水位低时,依靠水库和堤防工程,可防御5年一遇洪水;依靠水库、堤防工程和运用杜家台工程分洪,可防御20年一遇洪水;在丹江口水库拦蓄洪水、杜家台开闸泄洪、14处民垸全部扒口蓄洪的情况下,才可防御1935年洪水。这期间如果遇到长江水位较高形成顶托,则还需要在下游临时炸堤分洪,才能确保武汉市的安全。

  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后,国家及时加大了对防洪工程建设的投入,江河的防洪形势有了明显改善,在这种情况下,水利部2004年对长江流域干支流的40个重点防洪控制断面的防汛特征水位进行了调整。如长江最为险要的荆江河段,沙市、螺山的保证水位均已提高。湖南的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江西信江等五河及鄱阳湖区的警戒水位或保证水位也有所调高。

  但是,根据汉江2003年秋汛期间堤防出险和防守情况,汉江泽口站设防水位却由38.80米下降为38.50米,警戒水位由40.40米下降至39.80米,东荆河潜江站警戒水位由40.00米下调至39.70米。

  专家介绍,这表明汉江堤防的实际防洪能力不仅没有随着国家大兴水利而提高,而且还在逐年下降,这一趋势亟待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