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读者杨德林来信谈他一家——结缘文汇半世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文汇报》编辑部:

  你们好!

  今天提笔给贵报写信,纯粹情之所致,因家父冥辰在即,整理遗物时翻到一份当初未曾留意的《文汇报》剪贴,是2002年7月16日刊有著名作家陈祖芬一篇报告文学《中医啊,
中医!》的一期,许多文字均被家父以红线划出,边白还有一小注:“化疗告一段落后,坚持找知名中医诊治,长期中药调理,以求根治”。

  家父杨春苑是贵报的忠实读者,自1954年起订阅《文汇报》,五十年从未中断,直至去年7月15日因病去世。毫不夸张地说,父亲此生只读只爱这一份报纸,即使最艰难的年代,家中坚持全年订购的东西,除每天一瓶牛奶外,也就是这份《文汇报》了。去年初父亲因癌症复发住进东方医院,请护工每天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早早地去报亭买《文汇报》(那时又增加了一份《上海健康卫生报》),直至去世前一周才“辍读”。

  家里人都知道,父亲是一个极其注重精神需求的人,而他的喜怒哀乐也大多与《文汇报》有关,是读后感的沉淀或释放。在父亲追悼会上我曾提及此事:“爸爸与《文汇报》有缘,半个世纪痴心不改,给编辑部发去的信函共有上百封,提建议,发感慨,挑错字,修文辞,一概兴趣盎然,任何一封编辑部回信及赠书他都视若珍品。《文汇报》给了他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常人不多见的洞察力,状物论事,一针见血,抨击时弊,入木三分,也每每因报上那些‘世间真情’‘人生百态’文章而感动得落泪。父亲做了三十八年小学教师,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可长期‘研读’《文汇报》,天下事了然在胸,使他逐步学会像大知识分子那样思考问题,品味人生。他酷爱《笔会》、《每周演讲》等栏目,季羡林、王元化、流沙河、萧乾、吴冠中等同辈人所撰写的‘大块文章’尤其令他沉醉,觉得‘浸透人生滋味的大家力作’,读起来过瘾,又有一种通透感,一文在手,触类旁通,远非‘小品花絮豆腐干’可比。正如父亲所说,短小精悍固然好,但最好的文章还是应‘博大精深’,他最赞赏的就是《文汇报》不少文章在并不太长的篇幅中包含着不小的思想容量,依然显得厚重,相当不易。”

  作为儿子我深知《文汇报》在父亲心目中的位置,却还是震动于它不仅影响着父亲的人生态度,甚至与其生命本身也有关联,尽管父亲“根治”希望最终破灭,但我真的感激贵报文章所给予的或大或小的希望陪伴父亲走向生命终点,何况,五十年中父亲在读《文汇报》过程中所萌生的希望,毕竟有许多是真正实现了。父亲不止一次说到,在纷繁多彩的社会里学会“选择”太重要也太难了,而被他称作“精神知己”的《文汇报》正是他从未后悔过的一个最重要的人生选择。如今,除我本人仍是贵报拥趸外,在温哥华求学的儿子也是每年一集《笔会文粹》的热心读者。

  衷心祝愿贵报愈办愈好,谢谢你们!

  读者杨德林(上海世博局公共关系部部长)2005年10月23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