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名人为何不穿中国名牌——透视本土服装设计师成长艰难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08:05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郑蔚

  尽管会场的陈设简陋得没有一点沙龙的味道,但日前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二楼多功能会议室里,举行的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设计师沙龙”。近20位中国本土和法国、意大利的一流时装设计师们,进行了沙龙式的自由漫谈:中国的时装设计师需要什么?中国的设计和中国的品牌怎么走向世界?

  外国教授提出中国问题

  “中国的名人为什么不穿中国的名牌?”谁也没有想到,提出这个问题的不是中国设计师,而是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的教授威廉·杜甘。杜甘教授说,西班牙也有一个时装周,现在已经很有名,因为西班牙的名人、模特都穿在这个时装周走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而中国的名人好像都以穿意大利、法国的时装为荣,应当让中国的名人、模特多穿中国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中国的媒介上,充斥着意大利、法国时装品牌,几乎看不到中国自有品牌的宣传。只有中国的零售商更多关注本土时装设计师,中国的品牌才能成长起来。

  意大利时装设计师三乐娇·秋奇说,如果不看设计师的名字,已经无法区分时装周“走出天桥——设计师走廊”上的作品究竟是哪国生产的,这说明中国时装设计师已经具备了与欧洲设计师一样的创造力,应当鼓励中国时装设计师多与国际合作,走向世界。

  “我们的环境太商业化”

  对记者“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郑彤、胡越、陆昀和李鸿雁四位中国本土设计师的回答颇有代表性。东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郑彤和胡越说,最需要的是市场的认可。设计师的个性、风格怎么被厂家和市场接受,这是最大的问题。从上海的环境来说,我们觉得厂家太商业化了,给你的时间很短,一年,最多两年,如果市场再不能给他带来赢利,他就不接受你了。其实,市场的趣味也是需要培育的。

  曾经留学法国巴黎高级时装工会学校的陆昀已经在上海和巴黎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巴黎贝雪”,但因为缺乏资金而没有投入生产。她说:法国有许多投资公司和基金,愿意投入小企业或设计师,扶持小品牌成长,同时可以得到比银行利率高的回报,但目前上海还没有这样的“风险投资商”。

  服装教学应鼓励原创

  刚从米兰考察回来的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叶红教授说,对比中西服装教育,两者的差距甚大。欧洲的服装教育非常鼓励学生原创,实施的是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而我们的教育还是“老师讲,学生听”。陆昀说,法国服装学校的许多老师担任过一线品牌的时装设计师、打板师和面料设计师,因此尽管他们的年纪比我们大,但对时尚比我们年轻人还敏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