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客观看待我国的资源利用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0:42 中国环境报

  近日,有知名人士发表议论称中国的真实GDP应该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由此中国2003年的GDP总额为6.35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18%弱,再将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方法估计的GDP进行折中,即得所谓的“有效GDP”,中国的“有效GDP”占全球比率为14.5%,因此我国的资源利用率与国际水平相差不大。看来我们不必为过低的资源利用率而担忧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来看看这位人士得出如上结论的依据。文章没有明确给出购买力评价GDP的数据来源,应该是来自世界银行的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中国GDP总值为121103.8亿元(按官方汇率约合1.4万亿美元)。而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按照名义汇率法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总值为14098亿美元,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2003年中国GDP总值为63538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两种统计方法,我国的名义GDP与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之间出现了巨额差距。

  购买力平价理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较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这种理论认为,货币在本国都有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的能力,因而将不同货币的购买力进行比较,就能确定货币的汇率,说得再简洁些,就是两国货币的汇率是由其物价水平的比率决定的。这个理论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提出。PPP理论的前提是一价定律。所谓一价定律,即两国之间存在自由贸易(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贸易障碍),从而在不同市场上出售的同一商品的价格,通过汇率换算为以同种货币表示时,应完全相等。经济学界一般认为,现实中各国存在着大量的非贸易商品和服务,且各自的市场条件不同,同一类商品或服务在不同国家的质量差别可能很大,因而PPP理论的前提条件并不完全成立。

  世界银行进行购买力平价估算时采用国际比较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的有关数据。中国没有参加ICP,世行所用数据是根据有关学者在1986年的研究结果外推的,外推时间长达20年,而这20年正是中国向市场经济深刻转轨的时期,因而必定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国内学者的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基本能够反映GDP的真相。如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专家许宪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确实存在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但中国的GDP并不像世界银行指出的有那么大的低估幅度。随着统计质量的提高,有关国际机构也开始基本认可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世界银行还专门写了一个报告,认为中国的统计数据在目前的技术环境和体制下基本可靠。

  因此,PPP方法所得的GDP至多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并不能科学反映中国的实际经济总量,更谈不上以其为根据来分析资源利用率。

  再者,从经济运行的本质看,更有说服力的资源利用率数据应该来自产品生产的实际消耗。从理论上讲,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决定了资源利用率的高低,以我国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是根本不可能使资源利用率接近国际水平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近期指出,我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如果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的存量节能潜力可达3亿吨标准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冯飞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率约为每立方米水产出1公斤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节能型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居住建筑面积的3.5%。这些翔实的数据难道不能充分说明我们的资源利用率在世界上所处的相对位置吗?

  在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日益加强、节约资源已上升为基本国策之时,我们需要的是冷静看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而非哗众取宠、挖空心思地论证我们的资源利用率有多高。

  顺便说一句,对于“有效GDP”的说法,想来有关人士自认为是一个“新发明”,但对于没有国家经济核算理论根据的学术概念,还是少“发明”为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