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日关键词  公务员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13:11 京华时报

  新闻公务员报考人数创新高

  据《工人日报》报道,2006年公务员报名工作已于日前结束。来自人事部网站的统计显示,报考总人数为383008人,他们将竞争一万多职位,录取比例为38∶1,不论是报考总人数还是报考比例都再创历史新高。

  报道说,此次公务员招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学历”,许多职位明确要求“硕士及以上”,一些职位只要“博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供的43个职位中,对学历的要求全部是“硕士及以上”。有人这样形容,报考某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

  直评“公务员热”提示三大问题

  有关专家称,“公务员热”是折射当前社会心态的一面生动的镜子。那么,我们能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什么呢?

  首先,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38人竞争1个职位,这样的比例在公务员考试中虽“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其他事业单位的招考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至于报考某国家机关的公务员考试队伍中“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类景观,据我所知,在北京一家新闻媒体的招考中就曾出现过。就业乃民生之本。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就业竞争尚如此激烈,其他人就业之难可想而知。缓解就业压力,可谓任重而道远。

  其次,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公务员机制建设的缺陷。国家机关之所以诱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公务员这个饭碗目前还比较“铁”。客观地说,不少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队伍,既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存在约束不力的问题;既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进口”把关不严(“凡进必考”并未得到严格执行)的问题,更存在“出口”渠道不畅的问题。而竞争机制、淘汰机制的缺失或形同虚设,很可能使一些无所用心、无所作为且无饭碗风险的人在公务员队伍中沉淀下来,损害工作效率,造成财政虚耗。而上述弊端,在择业者,则很可能“反面文章正面看”,从而成为“优点”,并进而成为自己“首选”的因素。不能强求每个考生都从公共利益来考虑问题,但构建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应是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不可轻忽、不可懈怠的一个命题。

  第三,我们从“公务员热”中能看到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公务员成为考生眼中的“香饽饽”,除了“铁饭碗”的诱惑,还有“铁保障”的诱惑。公务员各种各样的“明补”及“暗补”且不说,单是培训、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就是其他职业群体无法望其项背的。为什么“国家人”、“单位人”很难向“社会人”转变?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社会保障畸轻畸重,发展不均衡。公务员的工作当然很重要,但公务员并不比其他公民更“高贵”,应当使社会保障体系朝着更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

  大量的人才涌向国家机关,若是出于为公众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公众利益,那么,这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因为做了公务员就能获得种种他人无法比拟的“好处”,所谓“公务员热”,就值得人们特别是公务员选拔者、公务员管理者和相关制度设计者的深思和反思。

  摘编自《南方日报》10月31日文/滕朝阳

  观点理智的政府应引导精英创富

  看到这一趋势,笔者深感担忧:一个理智的政府,本应该致力于引导这个社会顶尖的知识精英留在“创造财富”的经济社会领域,而非涌向“分配财富”、“享受财富”的权力领域———而当下许多公共部门公务员招考中的“高学历消费”,恰是反其道而行,如此只能弱化这个社会的创富能力。

  当下经济社会有两大科层组织,企业和政府。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创富核心,它通过凝聚起大学、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诸种社会力量,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政府部门并不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财富,只负责“分配财富”和“分享财富”:利用公众给予的公权力征收诸种赋税,并在法律框架内将这些钱用于公共事业,用于各种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分配财富),然后从公共财政中拿到一份工资(分享财富)。

  显然,一个社会繁荣最重要的禀赋是,它要能够保持创造财富的能力。如何保持这种能力呢?知识经济下,知识即生产力,最重要的在于这个社会知识精英的价值取向,知识层级中最顶尖的人要对创富领域保持一种激情,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知识、最优秀的人才、最灵活的机制要用于创造财富,这样的社会才会有活力和创造力,才会做大社会发展的蛋糕。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社会最顶尖的知识精英在某种价值引导下涌向“分配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权力领域,致力于分配、分享而非创造,这样的社会如何保持创富活力?政府部门应主动具备这样一种权力自觉,致力于引导这个社会顶尖的知识精英留在“创造财富”的经济社会领域,而掌管“分配财富”的应该是一群道德高尚、责任感强和具备公共精神的人。政府部门最大的荣誉并不在于自身的强大,而在于社会的强大,最大程度地让社会保持创富活力,让一切创富源泉充分涌流。

  当下社会的公务员热,正折射着如今社会某种创富能力的衰退,因为受过系统知识训练的精英不是进入社会去创造财富,而是争相涌向官场寄望“分配”和“分享”。理智的政府部门,应该努力以制度安排矫正这种精英价值取向,更多地把他们推向创富领域,更多地选拔具备公共精神的人。

  公共部门与社会争抢知识精英,截留本应流动到企业、科研机构等一线创富单位的人才,助长慵懒、庸俗的精英价值取向,如此只能在哄抬“公务员热”畸形价值的同时,加剧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10月31日文/曹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