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省发布三季度用药安全提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0:11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晨报讯本月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对外发布我省第三季度ADR信息分析及用药安全提示。

  据悉,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三季度共收到2448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表,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为38份。在2448份ADR病例报告中,新的、严重的占5.80%;涉及的怀疑药品共21类545个品种,2542例次。其中:化学药占
88.63%、中药制剂占11.37 %;抗微生物药、生物制品、中药制剂这三类药位于前三位。经有关部门对本季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资料分析,提出我省用药安全提示。

  提示一:抗微生物类药仍居高不下

  在各季度药品分类排位中,抗微生物类药连续三个季度位居第一,本季度占46.18%。1.喹诺酮类位居抗微生物药第一位。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荨麻疹、瘙痒、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静脉炎、寒战、发热、过敏样反应、失眠、注射部位反应、呼吸困难、抽搐、憋气、白细胞减少等。严重的不良反应7例,临床表现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水疱疹、憋气、腹痛、面色苍白、恶心等。在喹诺酮类药中左氧氟沙星位居第一,占3.70%。这可能与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需皮试而被临床广泛使用有关。临床医生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既往不良反应史,准确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随时观察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处理,以尽量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2.抗生素占28.76%,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占9.80%;青霉素类占5.82%;大环内酯类占4.92%;内酰胺酶抑制药占3.82%;林可霉素类占2.48%;氨基糖苷类占1.18%;四环素类占0.16%;氯霉素类占0.12%;其他抗生素占0.47%。主要临床表现有:寒战、发热、心悸、过敏样反应、皮疹、瘙痒、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肢体麻木、呼吸困难、注射部位反应、耳鸣、肝肾损害、过敏性休克等。虽然大多数抗生素类药品的不良反应经相应的治疗后治愈或好转,但因注射青霉素钠粉针剂而出现心跳停止导致死亡的不良反应病例仍有1例;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占总的严重报告的27.16%;有9例因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后,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合并两种以上抗生素导致严重不良反应5例;头孢曲松钠粉针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位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一位,占2.87%,与它药合并用药的情况下,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2例,为粒细胞减少和过敏性休克。建议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因病、因人而选择。如果乱用抗生素,只会增大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使用前应进行皮试。患者在用药前,一定要事先了解其毒副作用,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微生物类药物可以治疗疾病,同时也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没有哪一种抗微生物类药绝对安全而没有任何副作用。在81例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37例是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占45.68%。专家提醒,对于应该严格控制使用的级别,尽量控制使用的时间、剂量和配伍,对于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抗微生物类药物要严格按药品说明使用,特定人群要慎用。

  提示二:正确认识和使用生物制品

  生物制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301例次,占11.84%,在所涉及的21个药品类别中名列第二位。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皮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憋气、腹痛、腹泻、过敏样反应、注射部位反应等。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有23例次引起过敏样反应、血压下降、荨麻疹、注射部位反应等;皮下注射流脑疫苗出现荨麻疹的严重病例报告1例次;接种甲肝疫苗后发生群体性疑似异常反应241例次(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评价为群体性心因性反应)。

  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列副反应。如:发热、注射局部红肿、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炎症反应,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这类反应症状有时可能很严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又称群体性癔症。接种疫苗者查不出器质性疾病,所陈述的症状在医学检查中也得不到证实,主要是一个中心人物的反应引发了整个群体的心理作用,在青少年中最易出现。我省泗县发生的甲肝疫苗事件即为少数学生发生接种反应后,其他学生也受到刺激和干扰而产生功能异常等,跟着出现同样的反应。建议有关部门在接种疫苗前要做好宣传工作,让接种对象了解接种的目的、意义,做到心中有数,接种人员要掌握该疫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到疫苗接种必须程序化、规范化。

  提示三:重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

  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289例次,占11.37%,在所涉及的21个药品类别中名列第三位。其中注射用药占73.70%;口服用药占25.95%;局部外用1例次;其严重的不良反应有:2例静滴清开灵注射液发生面色苍白、多汗、寒战、高热、面部潮红、皮疹;1例口服三九感冒灵颗粒剂出现急性荨麻疹;1例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出现呕吐、憋气、心律失常;1例口服冠心苏合丸引起急性肾衰竭;其中新的不良反应出现较多,涉及12个品种14例,占总的新的不良反应的22.95%。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液这两个品种与上个季度相同,再次位于前列。

  建议医疗机构在使用这些品种时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使用当中的禁忌,加强临床用药观察,避免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医生要经常更新用药知识,重视病史的采集,加强皮试和用药过程监护,防止用药期间发生过敏性的反应。同时提醒中药生产厂家注重本企业所生产品种的不良反应信息的搜集与研究,不要回避问题,如确实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收集、分析、报告。并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改进生产工艺、修改药品说明书,以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汪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