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让日子充满童趣:中国电影百年之动画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0:15 新文化报

  《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于1964年获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大闹天宫》(1961年、1964年):上集于1962年获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上下集于1978年获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狐狸打猎人》(1978年):于1980年获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勒布国际电影节美术
奖。

  《哪吒闹海》(1979年):于1983年获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老狼请客》(1980年):于1982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

  《三个和尚》(1980年):于1982年获第三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也许是国产动画片的真实处境。当我们对银幕上充斥着日本、欧美卡通片的现象作痛心疾首状时,可曾想过为什么曾经辉煌的中国动画片如此凋零?回顾国产动画片的发展历程,向老一辈动画人致敬,不应该仅仅是对童年的温馨怀旧,更应该是所有热爱中国电影的人的一次反思,否则声名赫赫的中国动画学派也许真的只能成为往事,成为曾经。

  

  1石破天惊(1922年~1948年)

  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画室》

  

  1906年,美国人博莱克顿成功拍摄了第一部动画片。美国动画默片《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相继在上海登陆,让国人开始对神奇的动画片着迷。抱着创造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的信念,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经过他们艰苦的探索与研制,1922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年结合中国皮影戏等艺术手法,万氏兄弟终于摄制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电影《大闹画室》,此时距离动画片的发明,不过20年的时间。紧接着,万氏兄弟在1930年又摄制出《纸人捣乱记》。此后,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万氏兄弟拍摄了大量的抗日题材如《血钱》、《航空救国》、《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国货的《国货年》、《漏洞》,以及一些儿童寓言片《鼠与蛙》、《飞来祸》、《龟兔赛跑》等20余部黑白动画短片。

  1941年,由万氏兄弟导演、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出品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9700英尺,放映80分钟)在大上海和沪光两家电影院同时上映,它是万氏兄弟带领70多名卡通班学员历时1年4个月绘制拍摄而成。有意思的是,这部巧妙地借唐僧师徒齐心战胜牛魔王的故事鼓舞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争取抗战胜利的影片,居然通过了日本侵略者的检查,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上映引起极大的轰动,也让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动画梦,他就是有“阿童木之父”、“日本动画片之神”美誉的日本动画大师手冢治虫。

  

  2激情岁月(1949年~1965年)

  第一个黄金时代:探民族风格之路

  

  建国初期,中国的动画片受到了苏联、南斯拉夫等国动画的影响,许多影片留有苏联动画的影子。痛定思痛的中国动画人开始探民族风格之路,也就从那时起中国动画片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1957年4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在此后近50年的历史里,它都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提到国产动画片的民族化,特伟先生绝对是第一功臣,代表作品有《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金猴降妖》等。正是在他的笔下,那个借鉴了京剧脸谱特点的骄横将军才来到了人世,生动地教育了童年的我们“骄傲使人退步”。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更是震惊了世界,奠定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盛名。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新品种,此后的《渔童》(1959年)、《济公斗蟋蟀》(1959年)、《金色的海螺》(1963年)等影片,更吸收了中国皮影戏和民间窗花的艺术特色。当然,这一时期最经典的作品自然是《大闹天宫》,国外评论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的美术片所做不到的,它完全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此外,在创作人才的选用上更是今天所不能想象的,《大闹天宫》的美术设计由当时中央美院的院长张光宇担任,而《小蝌蚪找妈妈》用的是齐白石的原画。

  

  3百花争艳(1977年~1994年)

  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

  

  经过了那不堪回首的十年“文革”,动画片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开始了又一次的蓬勃发展,中国动画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继续“民族化”道路的同时,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新的开拓。1979年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问世,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好评。小哪吒挥舞混天绫跃空而舞的片段,借鉴了中国民族舞——长绸舞的精华,飘逸洒脱;而自刎一场,借用京剧武生抢背摔的造型,那一刻的悲愤与无奈,早已是中国动画史上的永恒一瞬。而其他佳作,如《雪孩子》画面优美富有诗意;《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九色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而在国外屡获殊荣的《三个和尚》,吸收了国外的现代表现手法,简约拙朴,在发展民族风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尝试。动画长片《天书奇谭》更是开创与国外动画艺术家合作的先河,成为又一经典。这一时期的动画片,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以民间传说为蓝本,创作了如《蝴蝶泉》、《善良的夏吾冬》、《长发姑娘》、《阿凡提》等杰作外,更开始尝试摆脱简单“寓教于乐”的模式,拍摄了《超级肥皂》、《按门铃》、《毕加索和牛》等具有成人视野的作品。虽然此时的中国动画片风光无限,可隐患已经显现。一方面,从1985年起,以外方独资或中外合资方式兴办的动画加工片开始进入南方,以高薪诱惑,使大量动画人才外流。另一方面,国内动画片生产模式陈旧,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国外动画片开始迅速占领中国市场。

  

  4前路漫漫(1995年至今)

  另一片天地:网络Flash作品

  

  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而此时失去保护倍显脆弱的中国动画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溃败是必然的结局。当然,国产动画片并未坐以待毙,《宝莲灯》、《马可·波罗回香都》、《西游记》、《哪吒传奇》都是取得不错票房的动画长片和连续片。可即使这样的佳作,与先辈们的差距也实在太大,混同欧美动画片的造型,单薄的剧情,盲目照搬好莱坞动画片模式,例如《宝莲灯》中的小猴子,完全是对《花木兰》里木须龙的抄袭,另外请一群明星配音、配唱,除了市场效应,明星配音的敷衍了事,怎比《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配音的邱岳峰、乔榛等配音大师的风采。

  在此期间,真正给我们惊喜的倒是港台地区和网络。号称香港草根代言人的小猪“麦兜”,从网络红到大银幕的台湾“阿贵”,都在坚持自主原创的原则下,以贴近现实、幽默清新的风格获得了成功。而在网络上,“小小”、“爆笑三国”、“小破孩”系列……这些广为流传的动画佳作,正是由那些狂热的动画迷用简陋的Flash软件,将梦想和希望绘出了另一片天地。也许,中国动画片的未来就在他们身上。(新闻编辑:曲兆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