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失去亲情温暖慰藉 家庭寄养为孤残儿童找回亲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3:22 东北新闻网

  众多孤残儿童在被狠心父母遗弃的同时,也失去了亲情的温暖和慰藉。对亲情的渴望成了生活在福利院里的孤残儿童的梦想。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从人文关怀出发,为使这些没妈的孩子尽情享受家庭温馨和父母亲情,积极探索孤儿家庭寄养新路子。2005年1月,在辽中县冷子堡镇建起了首个农村孤儿家庭寄养基地。如今,42名孤残儿童在当地21个家庭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10月24日,市儿童福利院第二批家庭寄养孤儿刚满3个月。记者随同市儿童福利院寄养部主任徐英来到辽中县冷子堡镇,对寄养在这里的孤儿生活情况进行走访。记者感受到,走在秋天的冷子堡镇,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两个爱心姐妹四个脑瘫孤儿

  冷子堡镇中央街道东侧有一幢二层小楼,楼主人是56岁的张英明和54岁的刘素文夫妇。在小镇人的眼睛里,他们正是儿女成人自享清闲的年龄。可2005年1月8日,老两口家里突然冒出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脑瘫孩子,邻居不解:这么大年纪了,这不是找累吗?原来,这两个残疾男孩是市福利院在冷子堡镇实行家庭寄养的第一批成员,大的叫沈华江,8岁,小的叫沈忠康,5岁。他们都是因为患有严重的脑瘫而被父母遗弃的孤儿。

  刚到张家,华江只能躺在床上,连饭都不能自己吃;忠康不会走路,并且患有严重的癫痫病。由于脑瘫导致的语言障碍,他们对谁都只会含混不清喊“妈”。自从两个残疾孩子进了家门,张英明、刘素文老两口不得不重新寻找抚养幼儿的感觉。白天他们带着孩子晒太阳、外出放风,晚上为孩子做完按摩后,还要陪孩子同床而眠。在福利院期间,由于忠康经常犯癫痫病,保育员阿姨都宠着他,到了张家,他开始不服管束,动辄哭闹。这时,刘素文就抱上他下楼走一圈,以此分散他的注意力,实在气得不行,就轻轻地拍两下屁股。这样一来,忠康非但不闹了,还越发跟刘素文亲近,高兴了,就冲着她喊一声:“妈!”这时,刘素文就会佯装生气地说:“得,有了你我这辈份倒变小了。”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她心里是高兴的。

  亲情终于创造了奇迹。如今,10个月过去了,忠康已经学会了走路,高兴了还时不时唱上一句“小燕子……”。10个月中,他的癫痫病只犯了一次。而脑瘫比较严重的华江,除了大小便知道告诉外,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前不久,华江作了一次腿部矫正手术,腿上打着固定石膏,动弹不得。看到忠康在地上走来走去,他急得抓耳挠腮。每当这时,刘素文就安慰他:“大江,别着急。等你腿上的石膏拆了,奶奶也教你学走路!”华江听了,憨憨地笑着。

  刘素文的爱心影响了居住在同村的妹妹刘素华。今年7月,听说福利院要在冷子堡镇实施第二批孤儿家庭寄养,她便也报了名。于是,分别叫沈乐乐、沈华路的两个脑瘫孩子,走进了刘素华和丈夫肖景山的生活。

  刚来冷子堡时正是盛夏,福利院只为乐乐和华路带了夏天穿的衣裳。刘素华怕下雨天凉,就上街给两个孩子买来春秋装。伏天刚过,她又买来棉花,给孩子做上了合体的棉衣棉裤。丈夫笑她是不是有点太超前了,刘素华却认真地说:“孩子到了咱家,说什么也不能让他们凉着、冻着。”肖景山是个养猪专业户,平时家里养了几十头猪。自从乐乐和华路进了门,刘素华就再也帮不上他的忙了,可他毫无怨言:“只要别屈了孩子,我苦点儿累点儿权当做献爱心了。”

  脑瘫孩子需要勤活动手脚,刘素华就选择了一种既能增进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亲情,又能锻炼手脚的办法———让孩子为自己捏肩膀。这样一来,枯燥的锻炼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两个孩子将此举视为亲近“妈妈”的最好机会,争先恐后地进行肢体锻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仅仅三个月时间,华路已经从刚来时的不会坐,发展到可以扶着炕沿行走。乐乐开始用颤抖的手学习写字了。

  ( 沈阳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