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中国不能成为探月的旁观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0:1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再一次激发了国人的“航天热”。10月31日,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这位“嫦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全面解密中国探月工程——

  “现在对于月球探测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如果依旧无动于衷的话,就会在竞争中落后、丧失‘发言权’。”10月31日上午,登月梦的“中国版编织者”、我国
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并为该校师生作了一场名为《深空探测的走向与我国的月球探测》的报告。

  按照欧阳院士的描述,中国探月目前已是“万事俱备,整装待发”。神六算不上深空探测

  在报告中,欧阳院士介绍说,至今人类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航天器,而中国发射的占了1%左右,包括气象、通讯、资源卫星等,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航天事业的投资效益为1:10,有力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所谓深空探测就是要脱离地球的主引力场,进入太阳系空间的探测。中国的“神一”到“神四”没有载人进入太空,“神五”、“神六”虽然载人离开了地球这个“家园”,但是与地球的距离不是很远,也算不上奔赴茫茫的宇宙深空。而作为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虽然这一距离远在40万公里之外),月球自然成了地球进行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新一轮探月高潮掀起

  由于耗资太大、效率太低、探测水平不高、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等原因,从1976年以后,月球探测沉寂了近18年。

  198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了“又快、又好、又省”的空间探测战略,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要重返月球。1994年,美国发射了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科学研究上都具有更高水平的“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不但开始了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探测,并意外发现了在月球南极区有水存在的信息,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

  欧阳院士强调:“全世界现在对于月球探测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如果无动于衷的话就会在竞争中落后、丧失发言权。中国不能成为探月的旁观者。”我国探月工程已正式开始

  欧阳自远说,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是月球无人探测的第一阶段,这个步骤从2004年开始,预计到2007年结束,其科研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无人绕月,即发射月球环绕轨道器,目前正在进行月球环绕轨道器的研究。

  据了解,“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目前各系统进展顺利,“嫦娥一号”将是我国发射的距离地球最远的探测器,距地球最远距离超过40万公里。2007年将发射绕月卫星

  欧阳自远说,在2017年以后,中国会考虑载人登月,在整个行动中,人是最宝贵的,要安全去,安全回来。我们现在可以把人送到月球上,但只能实现“单程票”,而要让宇航员安全地返回地球,我们要的是“返程票”。

  对于中国人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将会在哪年诞生,欧阳自远这样解释,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将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而在这之后,中国还有建设月球基地的计划。

  “从1963年开始,我国的科学家就一直在跟踪分析世界上深空探测的走向,最近十年提交了许多的论证材料,目前,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嫦娥一号’工程的第一期绕月工程计划已经被国家正式立项,到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绕月卫星,在轨道中对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欧阳院士这样表示。

  相关链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将进入正样设计阶段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完成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目前各系统进展顺利,即将进入发射前的一个重要阶段———正样设计阶段。

  据《竞报》报道,10月29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召开的北京工程图学会研讨会上,“嫦娥工程”测控系统副总设计师周建亮介绍,月球探测卫星整个设计大致分为3个阶段:初样设计、正样设计,然后是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各系统进展顺利,即将进入正样设计阶段。

  绕月探测工程中心综合部耿言解释,初样设计阶段是指将卫星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变为“实物”的阶段。“卫星从纸上变成实物,总会有一些设计上的不足,而初样阶段的功能就是来帮助卫星进行完善的。”耿言表示,按照图纸设计出的初样卫星在各方面指标上已经接近发射卫星,工程人员会在初样卫星上进行诸多技术指标上的试验,发现问题,进行改进。而初样设计改进后,则会进入正样设计的阶段。耿言说,正样卫星也就是准备发射升空的卫星。

  “嫦娥一号”卫星有望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起程去月球。长三甲自从1994年开始投入卫星发射任务使用后,共计发射了9次,成功率达100%,所以火箭本身是成熟和可靠的。

  目前,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征三号甲”进行了数十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张华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