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马村“三步曲”:高平市马村镇落实科学发展观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4:32 山西日报

  漫步高平市马村镇,只见远处群山葱郁,河水粼粼,满目碧绿中,是一处处新颖别致的农家住宅和一片片现代化工业园区。身旁是宽阔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市场,面带微笑的人群。一幅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马村镇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推进农村城市化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同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与提高农民素质同步;建设文明村镇与造就文明马村人同
步。

  打造第一竞争点

  打造晋城市一流经济强镇,主要经济与社会指标跨入全省先进乡镇行列,马村人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镇党委书记赵启明说,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是第一竞争点。资金、技术、项目、人才都可以引进,唯有环境只能靠自己创造。

  几年来,关闭100多个小高炉、小铸造、小水泥、小纸厂、小煤矿,搬走了5座历史遗留下来的渣山,治理了横穿全镇的母亲河饮马河。将全镇2000多亩宜林荒山,13条乡村道路全部进行了绿化,启动了创建生态园林村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2%,人均绿化用地达到8平方米,使马村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为了保护环境,马村人有条不成文的规定,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环保、就业、可持续发展等“绿色GDP”的要求。对于不可再生的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马村人看的比什么都重。为子孙后代留足发展空间,也是镇领导的共识。

  从珍惜资源,保护资源出发,马村镇不惜重金,对煤炭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增值,改革采煤方法,努力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初步形成利用煤炭就地炼焦,生产甲醇,利用尾气发电的产业链条和榨干吃净的循环经济。

  良好的环境成为马村镇响当当的王牌。近3年来,先后有兴高焦化、丹峰化工、晋城煤业集团等一批重量级企业前来投资办厂,吸引投资10多亿元。这批项目投产达效后,全镇可形成年产30万吨甲醇,年产160万吨焦炭,年发电2亿度,年产10万吨饮料的生产能力,可增加产值25亿元,增加利税5亿多元。

  构建健康的人文氛围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地方的肌体,那么文化就是它的灵魂。马村镇党委、政府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去武装人、引导人、鼓舞人,构建健康的人文氛围。

  诚信是文明的基石。在马村,诚实守信不仅仅是口号,已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镇党委、政府率先提出“建诚信政府,行阳光政务”。主要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镇机关提出“创文明机关,做满意公务员”;厂矿企业提出“信用求发展,质量求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提出“诚信经营,依法服务”。镇村两级普遍实行了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和群众上访首问责任制,对重点工程实行公开招标,开展便民服务,镇、村、企政务和财务公开率均达到100%。

  平安是福,和谐是乐。为了给群众营造平安祥和的社会环境,镇村两级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构和群防群治网络。全镇25个行政村建立起25个农村治保会、25个农村调委会、9支常年巡逻队,配备了25名治安协防员,268名治安信息员,253名义务调解员,建立起550户院户联防组。这支综治队伍为全镇农村社会稳定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刑事、民事、治安三大案件发案率稳中有降,杜绝了重特大案件的发生。

  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马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特色。一批富裕村率先建起农村文化广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设立了图书室、健身房、阅报栏和宣传栏,办起农民政治夜校、农民科技夜校,满足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需要。农民锣鼓队、农民舞蹈队、民乐队、龙狮队等群众文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书画、刺绣、剪纸、面塑、摄影、武术等高雅活动进入寻常百姓之家。使农民在健康身心,感受生活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沐浴了文化,提升了文明。

  从农村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也是马村镇精神文明的一大亮点。

  谋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去年,马村镇经济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1.8%,完成工商税收4350万元,同比增长8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92元,综合经济实力跻身于晋城市乡镇经济3强之列。

  谈到发展,镇长郜书宁说,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取信于民,便是最大的政绩。基于这一理念,马村镇将投入逐渐向基础设施倾斜,向群众关心的社会各项事业倾斜。2002年,镇村两级筹资1000多万元,启动“村村通”工程,实现了村村通油路。2003年,又筹资1400多万元,对原沁(水)辉(县)公路陈庄至唐西段进行了拓宽改造。2004年又筹资870多万元对巴(公)马(村)公路马村至东周段进行改造,新建和改建了金章背至古寨的镇村循环路。初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镇里先后投资2100多万元,分两期对镇办马村中学进行了改扩建。

  马村镇的小城镇建设也开始起步。本着“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要求,镇里斥资40多万元,委托省外一家设计单位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同时,加大了对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对镇容村貌进行了整治。一个集工业、商贸、生活、办公、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现代化城镇已现雏形。

  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马村镇建立了帮扶机制。早在2003年,镇政府便制定了一项政策,为农村70岁以上的老党员、60岁以上的村干部、85岁以上的老年人,按月发放“三老补贴”,补贴额每年高达10多万元。镇上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护苗工程”,救助在校学习的贫困学生。每年救助100名,每人救助200元。为了解决群众冬季取暖用煤,镇村两级每年以每吨60元的价格,为全镇3万多农村人口,每人供应生活用煤0.5吨,让利额高达400多万元。去年,全镇共办理低保户、五保户279户,解决低保、五保资金13多万元。

  和谐聚合力,合力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使马村镇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动人景象。

  牛耕田宋俊文郜燕霞(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