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救助民工医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5:16 浙江日报

  孚川

  据某权威媒体报道:57岁的医学博士赵华琼,在杭州市蒋村文华路上,开设了一家远近闻名的“民工医院”——杭州崇一医疗门诊部。门诊部从去年12月11日开始接纳病人以来,以其低廉的医药费和周到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民工兄弟和低收入人群。但开业近一年后,“民工医院”如今却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和生存危机。

  赵华琼无疑是博爱的。她开医院的目的一是为医治那些缺钱看病的民工,另一个是希望他们不要上当受骗。基于这个想法,赵华琼卖掉了儿子的婚房,贷款100多万元,加上自己一生的积蓄,创办了这家小型医院。

  媒体报道中的几个细节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样三瓶盐水,其他医院要收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赵华琼只收20元;崇一医院没有开过100元以上的处方,而且从来都按照病人的实际治病需要开药。药可以零散卖,病人需要一盒就买一盒,需要几粒就买几粒。门诊部还有一些特别的规定:科室不承包,医生不提成,一般处方不超过10元。细节虽小见品德。医院心系农民工患者的每一个细节,体现着医风、医德和整个医院的人文关怀。

  赵华琼的善良映照出的是人性中高贵的品质。目前,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背景下,在现行医疗价格与普通百姓特别是农民工和低收入者承受能力尚有距离的前提下,“民工医院”的出现应该是一件好事。既然是平民医院,装修不求豪华、设备不求最先进、医生也不求有名气,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投资不会很大。而且,也不存在“无底洞”的担心,如果没有债务,平民医院应该完全可以维持下去。然而细心的人会发现,无论是赵华琼的“民工医院”,还是其他的“平民医院”,包括一些“平民大药房”,现在的情形也不容乐观。

  对此,专家们开出了三帖“药方”:平民医院的构成应该多元化。政府能否设立部分公立平民医院,作为一个福利性、服务性的事业单位,不作为创收实体,并且适合绝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消费水平,起示范作用;在卫生系统建立一个平台,吸纳国内外慈善机构资金;制定一系列税收、土地、奖励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创办平民医院等。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权益、根本福祉。让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少生病,这个愿望并不高。虽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城乡迅速实现医疗服务的完全公平,但是,这种差距绝不能再继续扩大。或许,平民医院的模式只是医疗体制改革中出现的一种过渡办法。对此,相关的职能部门理应予以鼓励,从政策上加以倾斜,但最终解决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是应放在如何将其纳入医保体系中多加考虑。毕竟,医疗卫生事业为社会提供的是公共产品与公共安全,其有效供给不是市场行为本身所能解决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