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毛飞

  1996年,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让一个叫魏敏芝的小女孩迅速成名,也让她的母校镇宁堡学校和电影拍摄地水泉小学为人们熟知。但是,现在这两所学校却陷入了困境:前者教育资源严重流失,后者则只剩下1名教师和6名学生。(11月2日《新京报》)

  这是一则令人忧伤的报道:“一个都不能少”成为一个美好的虚景,印刻在电影艺术的长廊中,而在现实中却没有存活下来。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所学校的所在地赤城县,一方面,教育资源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北京对赤城县教育的社会援助从未停止过。当地教育部门表示,北京各单位几乎每年都有针对赤城教育的捐助。

  这说明,虽然社会爱心从未放弃过这片土地,但社会爱心最终无力保证“一个都不能少”。据说,很多孩子跟外出打工的父母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除了那些“打工子弟学校”,他们没有其他可能的教育资源。虽然当地的教育部门认为北京以及周边地区的吸附和冲击是造成教育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多年来当地教育服务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匮乏和落后早已侵蚀了家长们留下孩子的信心。

  早就有人指出,在当前的教育领域,社会爱心有被“过度开采”的趋势。从希望工程到助学贷款与各类专项的社会捐助,舆论宣传似乎将解决中国教育资源匮乏的重任压到了“社会爱心”的头上。然而,社会爱心固然可贵,力量却是有限的。至少目前的事实证明,社会爱心不应也无力承担起消弭教育困境的主要责任。

  保证“一个都不能少”,社会爱心只负有积极的道德责任,这种责任可以主动承担但不能强加。社会公民或企业在道德良知的驱使下捐助教育事业,是一种积极的善行,而并非消极的义务;没有任何人、任何组织强迫他人“献爱心”。而政府却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定职责,除了尽心履责,政府别无选择。义务教育是政府的义务,不能保证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基础教育服务,只能是政府失职的表现。

  保证“一个都不能少”,若是失去了政府的主导作用,社会爱心的能量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失去了有效监管,政府有关部门还可能滥用社会爱心贡献出来的各类资源。

  水泉小学是《一个都不能少》摄制组组建的,它是社会爱心的结晶。而水泉小学今天的困境再次证明,面对现实,社会爱心似乎仍然是杯水车薪。真正有能力、有责任保证“一个都不能少”的应当是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政府需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社会爱心的积极作用,却永远不能遮蔽自身应尽的公共责任。

  (本文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