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老记者大交流,就为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23:40 新文化报

  新闻报道要多关注百姓事

  在11月8日第六届记者节来临之前,有着数十年新闻从业经历的我省老新闻工作者来到本报,与采编人员面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本报采编人员带来了宝贵的经验。

  做百姓生活的守望者

  都市文化生活类报刊新闻报道主打方向在哪里?

  对这个问题,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原省广电厅厅长朱文才有他的认识,“《新文化报》作为都市文化生活类媒体,已经具有了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突出优势,在报道方面应该服务大局并注重关注民间小事。老百姓更关注身边的小事,供暖、供水好不好,物价是否发生变动,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这份‘关注’的责任,做百姓生活的守望者。”

  记者要有高度社会责任感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原吉林日报副总编辑徐中天曾经到国内外很多媒体进行过考察,他对本报的办公环境和业务流程评价颇高。他表示,新闻记者是一份光荣而又危险的职业,想给读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就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要保持新闻的“新”,不但要付出辛苦的劳动,而且常常要面对很多未知和潜在的危险,这就要求记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百姓需要了解的就是应该报道的

  “新闻记者采访前就要有一张信息搜集网。”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工人日报驻吉林记者站站长刘凤翔对新闻从业者进行了业务指导。他认为无论什么采访,记者都要有自己清晰的思路,收集相关的信息,编就信息搜集网络,这样在采访中就会像打鱼一样捕捉到需要的素材。一个成功的记者应该是把功夫下在采访之前,其次才是采访完成后的新闻写作能力。刘凤翔表示,采写新闻要“以小见大”,要了解社情民意,知道读者希望看到什么,想要知道什么。

  重要版面留给读者最需要的信息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高级编辑、全国百佳记者王熙元对本报报道非常关注,“《我省将建企业年金制度》、《明年起个税1600元起征》、《“十一五”核心给百姓实惠》,这是你们《新文化报》连续几天的头版头题新闻,从这些新闻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新文化报》的新闻取向,那就是老百姓想了解的正是你们所关注的!”

  王熙元希望本报把这一风格继续坚持下去,从细微处着眼展示读者关心的话题,要把这些信息摆放在报纸的重要位置。

  《新文化报》带来媒体新气息

  “现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客观地讲,吉林省新闻媒体的快速成长正是源于《新文化报》的市场介入,是《新文化报》给吉林媒体市场带来了竞争,带来了新鲜的空气!”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编委、高级记者于凤兰对本报带动了全省平面新闻媒体的发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于凤兰希望本报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业务提高,为广大吉林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新闻。

  娱乐新闻要加重文化气息

  “娱乐新闻要加重文化气息,注重深度。”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编委、高级记者郭玉学说,歌星、影星的身边事儿,能够吸引很多年轻读者,但是娱乐新闻方面更应该加重文化气息。他说,在巴金去世的时候,本报报道的就很有深度,写出了巴金老人作品间的内涵,始终是一种思想融会于报道中,做得就比较好。本报记者 胡占山

  新老记者面对面·收获

  时政报道要能读出导向

  在与省委宣传部、省记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的新闻老前辈们座谈时,我们有了很多收获。

  “时政新闻是反映党和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重大政策的前沿窗口,是百姓最为关注的一类新闻,报道内容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因如此百姓也给予了时政新闻更大的关注。”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王方之,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编委、高级记者郭玉学对时政新闻的采写提出了具体要求。

  郭玉学说,时政新闻首先要体现导向性,要从各级政府角度去思考政策法规的意义,从国家长远利益看待宣传他们,延续党政思想。作为时政新闻记者,要站在省长、市长的高度看问题。

  王方之强调,时政新闻要集中关注百姓关心的事情,从百姓的视角反映群众问题,采用多样化方式将时政与百姓实际结合起来,更好地宣传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两位老新闻工作者还将自己多年从业经验倾囊相授给年轻记者,要走出认为文件繁琐、枯燥的误区,要善于吃透文件,找出文件中关系国计民生的新举措;采访时还要避免想当然,不能拿着材料写稿子,特别是会议新闻要时刻关注新变化。本报记者 孙淼 实习记者 张婷娟

  新闻采访的“抓鱼”秘诀

  作为一个从事新闻工作5年多的记者,刘凤翔老师关于新闻采访要“抓活鱼、抓大鱼”的形象比喻让我受益最深。

  如何才能在采访时抓到“活鱼”、“大鱼”,刘老传授了采访时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一是采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二是要了解你这张报纸的民情民意;三是要了解这张报纸的风格。

  对于第一个要点我的感受最深。平时我出去采访,也会像刘老说的那样,先列采访提纲,到现场后再抓一些新的亮点来充实。但是,刘老说,这些是最基本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后,跑哪条战线的记者,要对这条战线所涉及的领域都有了解,小到地方的政策法规,大到中央的文件精神、指导思想,及每个阶段的报道思想,这些准备就是靠平时的积累,这样采访才能深入抓住新闻事件的实质,才能写出好新闻来。

  在新闻这条路上,许多人都是一路摸索着过来的,包括我也是这样。与这些老新闻工作者座谈,让我们学到了一些做好新闻的经验和秘诀。本报记者 艾丽

  利用一切条件挖新闻

  在记者的采访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对方不接受采访,或者找不到当事人的困难。这时,我们往往比较松懈,不想对事情进一步挖掘,从而浪费了新闻资源。前辈们告诉我,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住,要有信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到事情的真相。事件的目击者等,这些最能得到消息和事情真相的人往往不容易采访,但是只要我们真心地与其交谈,用我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去挖掘,最终我们会从他们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前辈还谆谆告诫我们,作为一个新闻人,最重要的是客观公正,用一颗正直的心去看待社会事物,把最新最真实的新闻展示给读者。作为平面媒体的记者要学会其他媒体联合,结合双方的采访优势,把一些比较难的采访弄清楚,从而使自己的新闻处于有利的位置。

  每一次采访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只有在这种挑战中才能使自己不断获得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

  本报记者张明超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郭亮 摄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原省广电厅厅长

  朱文才:新闻媒体应当做百姓生活的守望者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原吉林日报副总编辑

  徐中天:记者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编委、高级记者

  于凤兰:为吉林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新闻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高级编辑

  王熙元:从细微处着眼展示读者关心的话题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吉林日报编委、高级记者

  郭玉学:娱乐新闻要加重文化气息,注重深度

  省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原工人日报驻吉林记者站站长

  刘凤翔(左):采写新闻要“以小见大”(新闻编辑:曲兆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