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福建电影百年情缘 荒草地变出“梦工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2:03 海峡都市报

  

福建电影百年情缘荒草地变出“梦工场”(图)

  制片厂这栋楼是苏联援建的

  一群“神秘”客人

  白马河边画了个圈

  1958年,福州白马河边,荒草丛生。

  一群来自上海的“神秘”客人却看上了它,不久,这块原先荒芜的地方盖起了一座座楼房,一辆辆车运着不知名目的东西开进了这里。

  这里究竟在干什么?当地群众很好奇,他们从建设者口中得知,这里要创造光影“魔术”。

  可光影“魔术”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许多人还是想不明白,今天,谜底早就揭开了,这里盖的是福建电影制片厂———一个福建人自己的电影制片厂。

  于是,一段福建电影传奇就在荒草地中诞生了……

  时间:1958~1979

  关键词:《新闻简报》

  纪念理由:新闻电影时

  代

  1958年,福建电影制片厂正式挂牌成立。“当时全国掀起成立电影厂的热潮,”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助理楼晓明说,“当时(福建电影制片厂)骨干主要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调过来,福建也派出人手,就组建了一个电影制片厂。”

  当时制片厂大楼还是前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各种设施一应俱全,但由于能力有限,只能拍摄一些纪录片,许多设备和场所都闲置着。

  “3年自然灾害期间,福建电影制片厂下马,直到1979年才恢复。福建电影制片厂草创之初就遇到一个坎坷。”曾担任福建电影制片厂厂长,现任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省电影家协会主席的章绍同回忆说。

  在下马之后和刚恢复的初期,福建电影制片厂实际上承担了电视台的任务。那时成立了福建电影摄制组,主要任务就是用16毫米胶片机拍摄新闻、纪录片。摄制组跟着领导,奔波全省各地拍新闻。“当时电影放映前都有个《新闻简报》,就是放映这样用电影设备拍摄的新闻,许多省里重要新闻,比如乌龙江大桥建成等,都是通过这样的渠道告知市民的。”楼晓明说。

  时间:上世纪八十年

  代至今

  关键词:《木棉袈裟》

  纪念理由:福建电影

  走向高潮

  1979年,福建电影制片厂重新上马。

  继第一部故事片《小城春秋》之后,武打影片《木棉袈裟》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这部电影是福建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嘉民影片公司联合摄制,由当时香港新锐青年导演徐小明导演,是当时中国最成功的一部合拍片。

  “许多场景是在福建拍的,比如庙里激战的一场戏拍摄地点就在鼓山涌泉寺。”楼晓明说,这部电影中使用了许多港台影片的技术,比如吊“威亚”等,武打动作十分精彩,一上映就十分卖座,票房收入居当年全国影片之首。由此,中国掀起了合拍片的热潮,这个风气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

  1984年,国家确定16家生产故事片的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名列其中。章绍同告诉记者,在这些电影制片厂中,福建只能排在第三阵营,但是却“以第三阵营的实力创造出第二阵营的业绩”。

  楼晓明介绍说,福建电影制片厂从创办到现在,规模最大的时候也只有140人左右,但所拍摄的电影经常获国家级大奖。其中《路》获得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青年导演特别奖;《木棉袈裟》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屠城血证》获得广电部优秀影片奖;《欢乐英雄》、《阴阳界》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主角奖等。新近拍摄的影片《我的母亲赵一曼》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放映,赢得了电影界的一片好评。

  “虽然厂的规模不大,但是中国许多知名导演,比如吴子牛、何群、戚健、胡玫、苏舟等,都与我们厂合作拍摄电影,葛优、谢园、张国立等影视界名人也曾在我们拍摄的电影中担任角色。”楼晓明说道,“现在我们基本保持每年两部电影的拍摄进程,多的时候每年5部。我们关心的不在于数量,而是质量,要拍出我们的水平。”

  感谢福建电影制片厂提供部分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