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岛大造船昨“下水启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6:49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11月22日上午,位于黄岛的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正式开工。据悉,该项目的开工标志着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也拉开了青岛船舶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的序幕,2007年完工后,这里将成全国最大造修船基地。

  海西湾造修船基地项目总投资74亿元,规划占地570万平方米,岸线12公里,码头9公里,主要分为修船区、造船区、海洋工程装备及钢结构区。

  11月22日开工的大造船项目,将在造船区新建30万吨和50万吨造船坞各一座,今后在海洋工程装备及钢结构区新建300米运输码头。整个基地建成后,近期可形成年造船能力200万载重吨,远期将形成年造船468万载重吨、年修船212艘(含改装船)、海洋工程建造4座、救生艇500艘的修造能力。主要建造30万吨超大型油船、15万吨和7万吨散货船,以及8000标准箱集装箱船及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浮游式原油储藏设备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造船项目2007年底主体竣工,2008年全面投入运营,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造修船基地。

  “船舶工业基地的形成,将积极推进船舶产业集群发展。”青岛市社科院经济专家郭先登教授认为,海西湾造修船的形成,将带动船用设备、舾装材料和船舶材料三大类配套工业的形成发展。据悉,船舶材料产品包括船用宽厚钢板、钢管、焊接材料、涂料、电缆等,船用设备包括发展锅炉、泵、压缩机、风机、舵机、电气设备、航海仪器及通讯产品等,标准舾装件包括系泊、锚链、缆绳、门窗及保温材料等。

  青岛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随着松本、中船重工等国内外造船大企业的进入和一批造船、船舶用品配套公司主动与海西湾基地连接,意味着正在建设中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已经开始发挥产业航母效应。

  “造船产业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将大型造船企业的内部分工外部化,将船舶的制造过程分解为众多零部件生产环节。”郭教授称,分解而成的生产环节将由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进行生产和组装,形成完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的形成将带动起庞大的产业链。

  据了解,在国民经济116个产业部门中,造船业对其中的97个部门有直接消耗,关联面高达84%。造船产业集群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集群效应往往在起步阶段即已显现。例如,常常是一个大型船坞尚在规划建设之中,涉及到导航、通讯、水声、光学、电子、新材料等数百个领域的配套产业已经“蜂拥而上”。郭教授介绍,造船产业集群的这一特点,目前在青岛市已有反映——去年中海油与青岛开发区签订海洋石油工程基地建设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明证。

  “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将调整轻重工业的比重,届时青岛将改变长期以来轻工业一枝独秀的‘独角戏’!”市社科院经济专家郭先登教授分析,预计“十一五”期间,青岛将形成年产值300多亿元的船舶产业集群,海西湾超过300万吨的造修船规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左右,再加上配套产业的收入,合计将超过160亿元。船舶产业集群的发展将大大提高重工业在本市工业中的比重,使青岛的轻重工业所占比例得到合理搭配。

  本报记者王海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