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央视《百家讲坛》为什么这么火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7:11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谁也不曾想到一档学术味和文化味很浓的电视“讲坛”节目突然之间因为几个有争议的话题而在最近火爆起来。这就是央视十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首播12点45分,复播晚上0点10分,在这个被电视界称为“铁锡时间”甚至是“睡眠时间”的非黄金时段,《百家讲坛》在教科频道收视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综合排名仅次于《周末讲述》。而从2005年1月至今,央视国际网站上的300多个栏目中,《百家讲坛》点击率同样排在第二,仅次于《同一首歌》。为什么学术性很强的栏目能受到观众如此青睐,为什么一直处在象
牙塔中的学者在讲坛上开讲后会成为大众的明星?昨天,记者专访了该节目的制片人万卫先生。他说,现在的《百家讲坛》本着“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使学者有为”的宗旨,“以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为内容定位,让那些没法在大学课堂听课的观众得到知识的享受。”

  曾经没人看

  创办于2001年7月9日的《百家讲坛》是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的。“当时我们频道算是公益频道,所以对收视率没有硬指标。领导希望在频道中有档节目可以利用专家资源,让他们畅所欲言,于是诞生了《百家讲坛》。”由于频道定位为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自然科学乃至饮食起居、养生保健,几乎全部进入了“讲坛”。“可那样的节目专业性很强,观众根本听不懂,再加上时段也很晚,常常收视率接近零。那会儿在科教频道综合评定中,《百家讲坛》经常倒数。”

  自从去年9月《读书时间》被央视“末位淘汰”后,《百家讲坛》也注意到自己需要进行改变,找到突破点。而这个突破点直到北京市社科院的阎崇年把《清十二帝疑案》讲完后才真正找到:“就是在电视上传播传统历史文化知识。邀请能说的名家,选择好话题,把话题说透。”

  说服专家很艰难

  自从阎崇年演讲了《清十二帝疑案》后,《百家讲坛》的制作组开始找到了令节目“雅俗共赏”的窍门:“全国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都很多,但很多学者都很难用通俗语言讲专业知识,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很多节目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说服专家“通俗化”,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万卫举了个例子:马瑞芳是山东大学的教授,研究《红楼梦》、《聊斋志异》的专家,在学校讲课非常精彩。《百家讲坛》希望能做一个《聊斋志异》揭秘,她表示愿意合作,很快就把讲稿传给节目组。“马教授希望自己多年的学术成果在这个平台上展现出来,这点我们非常理解。可她传来的第一遍讲稿,学术性太强,观众根本听不懂。于是我们就向马教授提出要求,比如多讲细节、多说故事,但马瑞芳却认为自己是教授、学者,怎么能讲这么通俗的东西呢?”不过,经过编导组长时间的磨合,马教授终于接受了栏目组的建议,推翻了起初流水账式的讲法,以悬疑始,以悬疑终。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马瑞芳也大为惊奇,她说,没想到这样讲课,效果会这么好,不光学术界的老朋友们夸奖她,就连她的孙女都说奶奶讲得好。

  “刘心武能自圆其说,《百家讲坛》不干涉”

  由于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中“揭秘《红楼梦》”,一时之间在红学界引起不小的争论。不少红学家认为刘心武利用央视资源进行“歪门邪说”,有“误导观众”的嫌疑。对此,万卫哈哈大笑了起来:“难道现在的观众就那么好糊弄吗?”他告诉记者,《百家讲坛》并不是一个学术栏目,因此不承担学术上的正确性,“只要这些名家能够把自己的学说自圆其说,且能说得生动有趣,就是我们需要的。而且我们给各个名家都有演讲机会,像《红楼梦》,不同意见的学者专家不都在我们论坛上发表过演讲吗?”万卫认为:“不要小看现在的观众,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本来就是陶冶情操的,没有谁对谁错。”为了让节目更精彩,每个名家被邀请之前,都会在之前和编导认真商量,什么能讲,什么不能讲,在那时都已经“审查”过,演讲完还要进行后期电视剪辑加工。“经过央视4次审查,节目才会最终呈现给观众。因此每档节目都是我们深思熟虑的产物。

  南京日报记者章杰(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