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注:期待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00:0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新年伊始,有两则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新闻。

  1月4日,《人民日报》披露了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其中,备受关注的梁祝传说、格萨尔史诗等文化遗产,以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都在推荐名单之内。

  1月10日,新华社播发消息:国务院在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单的公布到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确立,预示着中央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大举措。从山东夫妇“圆梦”说起

  2005年11月26日上午,60岁的李尚民带着家人,从山东曹县赶到河南商丘古城,双手摸着沧桑的古城墙老泪纵横。60年前,李尚民的母亲怀着身孕来到商丘要饭,在商丘古城上搭个小草棚住下,后临产时受到素不相识的古城居民的照顾。2000年母亲去世时要李尚民去古城答谢,“我从电视上看到今天是遗产日,免费开放古城。所以我带着老伴来了。古城给了我生命,今天我要好好地看看这伟大的古城,我的子孙后代永远会记住古城下的好人”。李尚民说的“遗产日”,是河南省的文化遗产日。

  遗产日期间,河南省70处景点免费开放两天,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统计显示,仅郑州、洛阳、安阳3市的各个博物院、历史文化遗址和历史文化景点就迎接游人300万人次,大部分景点也创下了接待游客数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郑州市的二七纪念塔、博物馆两天共迎来了2.8万人,一位工作人员感叹地说:“20多年了,也没见过这样壮观的场面。”

  其实,河南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2004年3月9日,湖北省十堰市人大决定,把每年的9月15日设立为“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正是一些省市的率先“试点”,为中国统一的“文化遗产日”的问世作出了努力。历史将不会忘记,遗产日的这些“拓荒者”们。没有他们的积极探索,中国文化遗产日的降临,也许还要更晚。文化遗产“肋骨”有点软

  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妇孺皆知。不过,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究竟在哪里,许多人并不清楚。事实上,不晓得孟姜女哭倒的长城的具体位置,不过是时下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相当陌生的一个缩影。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强调,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时下,中国大量的民族传统节日被淡化,传统文化习俗、民间艺术濒临灭绝,许多有形的无形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在受到当今强势文化,强势经济的冲击。

  2004年3月初,出席全国两会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希望中国能设立一个“世界遗产日”。我国现在共有2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居世界第三,却没有一个专门的节日。作家马尔罗在担任法国文化部长期间曾对法国文化做过一次全面普查,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匙都要做登记,这一行动使得法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大大增强。“遗产日”可堪重任?

  按说中国有了“文化遗产日”,总比没有这个节日好,至少,通过举办这个节日,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了解中国文化遗产的行列,进而培养国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然而,办好这个节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这些年来,我国陆续设立的节日不少,但是,真正办出特色的节日有几个,很少有人鼓捣这方面的排行榜。即将来临的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能不能实现开门红,以及如何实现开门红,并且做到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是文化文物、旅游管理部门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好比传递奥运火炬,需要一代代人将这个“接力棒”握好,完整无缺地交付到后代手中。如何让人们世世代代从中受益,把历史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下去,成为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

  “虽然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可还不是文化强省。文化遗产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如今许多年轻人对文化遗产知之不多、兴趣不大,很需要通过设节、搞活动吸引他们参与。”河南省文化厅负责遗产日活动的翦处长说出“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初衷。

  就目前的情况看,文化遗产日活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政府是领头羊,群众是响应者。“领头羊”如何使出浑身解数,让民众真正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恐怕还任重道远。谨防变成“旅游日”

  人们对遗产日能否堪当重任有所疑虑,不是没有道理。这些年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经典口号。结果呢,文化的“台”搭得歪歪扭扭,根基不牢;经济的“戏”虽唱了,却也未必真的理想。文化活动不是商业活动,更不是简单的旅游活动。新生的“文化遗产日”,应该力避走“黄金周”的老路子,将遗产日沦落为“旅游日”。

  然而,这种危险在遗产日酝酿之初,就已经表露出来。当年,十堰市人大主任会议将“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日”定为9月15日,主要是考虑到9月份秋高气爽,是黄金旅游季节,宜于开展活动。河南举办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宣传的同样是旅游。以洛阳龙门石窟风景区为例,据估算,当日的游客人数超过10万,创下了龙门石窟风景区开放以来的一项新纪录。遗产日内免费参观文化遗产景点,当然必不可少,问题是,政府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到这可能变成一个“小春运”,单纯让运输部门和商家成为赢家,而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这个“主人”,被晾到一旁。

  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族的事情,只有每个公民都具备了这个意识,文化遗产才有望变成中华民族的“掌上明珠”。

  一个节日活动的成功与否,和大众媒介的倡导也有很大关系。目前,中央电视台网站上设有民俗频道,遗憾的是,电视节目中却似乎没有专门的民俗或者文化遗产频道,至于说广播、报纸、互联网上,更是很少看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固定栏目。媒介传播的不只是新闻,同时更是文化的传播主体。期待中国文化遗产日有所作为,媒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链接

  ●1984年,法国在世界上第一个设立了历史文化遗产日,遗产日当天,全国所有博物馆向公众敞开大门,公立博物馆免门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遗产日期间,法国总统府、巴黎市政厅等同样免费开放,这些地方都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建筑,且收藏有许多世界名画。

  ●1991年,有了第一个“欧洲文化遗产日”。目前,包括法国、意大利、印度在内的40多个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

  ●意大利采取成片保护的办法,如古罗马城就被全城保护下来。意大利政府还拥有一支听命于文化部长的“文物宪兵”武装部队。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支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武装部队。

  ●经济欠发达的墨西哥,政府把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吸收当地居民直接参加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发展可持续的文化旅游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

  ●法国群众团体“城墙联合会”以保护和修复古迹为宗旨,曾发起“城墙行动”。每年暑假,都有几千名青年志愿者在“城墙”的组织下来到数百个古迹工地,在城墙下、磨坊里,在教堂和古堡中,进行古迹修复工作。不仅是一种文化熏陶,也是公民教育的一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