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小学生不必背书包上学 扬州一名校新规"炸开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7日11:08 龙虎网

  【龙虎网讯】从2月15日起,“小呀嘛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情景和扬州育才小学4300多名小学生说拜拜了。这日,百年名校扬州育才小学向社会宣布:该校全体学生每周一到周四书包留在班级统一保管,从此该校学生不必天天背着书包上学了。

  在孩子们高呼“不背书包,好爽啊”的同时,这则消息却立刻在社会上炸开了锅。记者闻讯找到该校副校长王国君时,王副校长说,“刚接到了一个家长电话,说我们是在‘
残害’孩子,甚至还说了些更激烈的话,不过情况还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糟。大部分家长还是表示支持的。特别是低年级家长更能理解校方的一片苦心。”

  “不背书包”不代表没有作业

  说起这一举措的初衷,“我们就想从看起来很小的‘作业改革’上来探讨实实在在的‘减负增效’”。有人说我们此举有做秀嫌疑,是理想主义,其实我们是做了充分研究的。要求不背书包,不是没有作业,而是将作业时间前移至校内完成,仔细算一下,我们小学每个班每天都有25分钟的小自习时间以及35分钟的解难班,过去老师随意性大,这些时间高耗低效,其实这一个小时足可以完成当天的作业。回家后的孩子并不是无事可做了,他们主要是加强与家长的情感沟通,完成老师布置的综合性的、拓展性的、探究性的、开放性的、实践性的和创造性的非书面作业或活动,昨天我们五年级某班学生回家以后要做的事是,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将当天课文中两首“残缺”的诗歌补充完整,对整首诗歌加以理解,收集与诗歌有关的故事;如果学生有时间和兴趣,可以将诗歌背诵下来。将来我们老师还会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设计出一些长线或短线的软性作业,比如中秋节,同学自己出小报,可以单独出,也可以和几个同学一起办。再比如数学我们可以布置“回家量自家茶叶罐的表面积”,或者布置劳动任务“洗碗”等等。虽然对于有些软性作业的测评,王副校长也觉得难度很大,但学校还是在努力制定出一套自己的评价体系。

  老师“洗”出精品

  “过去布置作业老师有很大的随意性,针对性不强,我教语文十五年,我的经验是学科知识做来做去,十分钟的机械作业和一个小时的差别不大。教师要精选各种试题,题目要典型,既不让学生做非常熟练的作业,也不能让学生做想破脑袋也做不出来的作业。这个主要责任承担者在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放下书包”,“育才”的教师也正经历着一次“头脑风暴”,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也大大提高。该校对老师的备课和作业设计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上学期末,学校组织各年级主要学科的骨干教师,把本学期教材反复认真研究,根据国家“大纲”要求、学校实际和学生差异性,编写了各年级的《练习册》,让学生借助老师精心研磨过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每星期一次集中备课时间延长至两小时,通过对教案的不断讨论揣摩,提高备课质量。第三,本学期开始实行“班级管理承包制”,每个班级配备双班主任,增加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机会,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该市教育局教研室辜伟节主任认为,为了保证脱离书包的孩子们学习质量不下降,课堂教学要做到精致化、最优化。教师在课前一定要认真备课,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洗”出来进行教学。

  家长“背上包袱”

  学生放下书包,“受罪”的还有家长。虽然大多数家长对此举表示欢迎,但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此举让家长的负担加重了。现在绝大多数小学都有一本家校联系本,每天的回家作业是什么,要求是什么,家长一目了然,检查起来非常方便。而育才小学布置的一些探究性的作业,有些需要家长的配合共同完成。家长配合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这项改革能否成功。有人士还提出了教育公平的问题,认为这一举措无疑会加大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由于这种学习方式需要父母的密切配合,甚至从一开始就界定了‘精英父母’的概念,这可能会拉大不同家庭背景孩子课后学习效果的差距。育才布置的作业很多是需要上网查询资料完成的,可学校有没有作过调查,该校学生家中上网的有多少?这种形式的家庭作业,对于家庭情况一般的学生而言,很难做到与其他同学同质同量地完成,如何保证教育公平值得学校深思。”

  最有抵触情绪的高年级家长认为,学校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现在市区的重点初中还是考试凭分数上学,如果万一不背书包回家却降低了学习成绩,那怎么办?甚至提出“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学校改革的牺牲品。”对此,王副校长说:“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样的窗口学校,影响到更多的学校,甚至能让中学的招生考试跟着我们的步伐走。”

  虽然王副校长对这次改革充满信心,但当记者问到“如果社会压力巨大,学校会否放弃这一改革”,他表示学校还没有考虑到这样的问题。看来,育才小学的探索能否经受实践的检验还需要时间来回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