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医疗 上学 住房 安全 这些问题让总理最痛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08:09 武汉晚报

  

医疗上学

  温家宝昨会见中外记者,坦言三年施政历程: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一些问题解决得更好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招待会,温家宝答记者问

  中国的总理永不言败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新闻发言人姜恩柱邀请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总理的“开场白”

  现在面对我的是记者,是少数,但是在会场外听我谈话的群众是多数,我必须向群众讲几句话。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须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坚定,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努力,就是要准备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困难和风险有些是可以预料到的,有些是难以预见的。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就在于她的刚健自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我们必须做长期努力奋斗的准备。

  13亿人口绝大多数是平民要使教育面向平民

  新华社记者:在您的报告中,教育是一个亮点,尤其是义务教育,提出了从今年起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这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但我们也看到,要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是非常困难的。请问温总理,中国政府对教育下这么大的决心,是基于什么考虑?如何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

  温家宝:教育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国家的发展最终要靠提高全民素质。我们已经在全国建立了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格局。今后,我们要使这三个方面都有所进步。

  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

   温家宝回顾千日施政历程最痛心医疗住房未解决得更好

  香港文汇报记者:从去年9月份起,本届内阁已经任期过半。回顾过去这1000多天的施政历程,您觉得什么成绩是令您最欣慰的?什么情景是令您最感动的?什么事情是令您最痛心的?您能否给您本人及内阁团队打个分?您将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完成下半段的任期?

  温家宝: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人民的儿子。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

  我最感动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这种支持来自鼓励,也来自批评。而且总是那么热情、一贯。

  我最觉得痛心的问题是在我这三年的工作中,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问题解决得更好。

  但是,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总理精彩语录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主张两岸进行协商与谈判,这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

  ★我们说要给农民的土地经营权以长期的保障,15年不变,30年不变,就是说永远不变。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由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需要和国家利益决定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作为人民的政府,应该接受群众的民主监督,也包括在网上广泛听取意见。因为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

  ★目前中日关系的发展确实遇到很多困难。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在中国,也不在日本人民,而在日本领导人。

  ★(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中日关系就很难顺利发展。

  ★中国即使强大了,也不会干涉任何人、影响任何人,不会称霸。

  ★坦白地告诉大家,(“十五”计划我们的)环境指标没有完成。

  ★在中国,工会是工人自己的组织,不是由雇主建立的。

  ★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

  ★大家见我一面也很不容易。如果大家不饿的话,我就再增加两个问题。一个给外国记者,一个给中国记者。

  ★我有一个信念,就是当中印两国真正强大起来,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精神风貌的时候,那就是亚洲世纪的真正到来。

  ★那种用行政性的办法一次性地使人民币或升或降的事情不会再出现了,也不会再发生“出其不意”的事情了。

  均据新华社电

  第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