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起农民腰包才是最有力的支点——走向新农村系列谈之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5:02 山西日报 | |||||||||
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摘自《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讨论稿) 不论是眼下还是长远,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
建设新农村,第一位的是要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让农民的口袋里有钱,不能只靠国家扶持和“输血”,而是要鼓励农民主动创造价值、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实际上,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过程。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现代农业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要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切实解决千家万户农民和千变万化市场的对接问题,让更多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增强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让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联姻,使第一产业尽快上水平。抓住了这一点,就牵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下功夫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产品销售组织和服务网络的建设,既要对高标准旱作农田、节水灌溉高产农田和盐碱地进行重点治理,又要做好草场、林地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断拓展和培育生物能源、生态、旅游、休闲等农业的多种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真正解决“一亩不如一分、一吨不如一斤、一马车不如一麻袋”的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激发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基本途径,是农民就业、增收极具潜力的增长点。应着力破除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激发、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水平,实施培育骨干企业群体战略,着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再漂亮的村庄也不过是一副漂亮“躯壳”,最终都会失去生命力。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广泛开辟农村增收的渠道。农民外出打工是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让他们既敢于走出去挣钱,又善于返乡创业。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的肯定,使他们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及时的回报。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将多种金融手段应用到农民增收上来。 ———增加农民收入,就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步伐。这是最具根本和长远的事业。农民最缺乏的是走向市场的“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文化、知识和技能,只有让农民在农村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不断充实和提高,才能有效引导农民去闯市场、拓富路。对于贫困地区,特别是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要举全省之力,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移民、培训转移、产业扶贫重点工程,扶贫与扶智并举,治穷与治愚结合,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既要做好“减法”,又能做好“加法”,坚持“减法”不停顿,“加法”不止步,就一定能够不断拓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新途径,就一定能够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的新本领。 本报记者康梅芗(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