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琴托”怎堪为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5:0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文华

  音乐老师为学生买琴吃回扣,被称为“琴托”。“琴托”这个词,应该来源于另一个名声在外的词:医托。“医托”已弄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琴托”才刚刚浮出水面,亟待人们去认清它的真实面目。

  “琴托”和“医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拿“弱势群体”“下手”,一个是孩子,一个是病人。我们从报道中可以看

  到,“琴托”们虽然以“师”为名,吃起回扣来却不比“医托”斯文,仅仅买一台钢琴,就可以吃进5000元的回扣,可谓

  心狠手辣。

  给自己的孩子请老师,自古以来都是一件大事,请来的老师不仅要有水平,还得有德行,这样的老师地位是很高的,像父亲一样,故有“师父”之说。所以中国传统中有“遵师”的风气,对老师自然而然有一种信任。一些音乐老师就是利用了这种信任,以及家长的不懂行,从而成为“琴托”,让家长稀里糊涂掏了大笔冤枉钱。

  买乐器是不是就离不开这些“琴托”呢?不是。“琴托”们吃了高额回扣,往往推荐的都是杂牌和质量低劣的产品,对家长们起不了咨询、导购作用。如果家长们警醒起来,像买家具、家电一样到市场上去买乐器,其质量不会比“琴托”们买的差,而且价钱会公道得多。

  “琴托”误人子弟。“琴托”利用家长的信任,肥了自己的腰包,是以损毁“师德”为代价的,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孩子的老师。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乐器,更多的是让孩子受到音乐的陶冶。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但“琴托”们钻进钱眼里,表面为师,暗地为托,已经让孩子们手里拿了质次价高的器材。试问,还能指望他们让孩子们纯洁的心灵受益吗?

  从各地的情形看,“琴托”们对市场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乐器市场将会更加混乱,会出现优汰劣胜的局面,家长们花的钱越来越多,孩子们手里的乐器越来越差,所谓“师道尊严”也在嘈杂浮躁的琴声中远离。

  “琴托”实在不宜为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