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撞开新空间———辽宁工业行(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5:0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 |||||||||
四川日报记者邹渠张萍 国有体制曾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辽宁工业如何复苏?它对四川“工业强省”有何借鉴之处?2月,透过漫天飞雪,我们探寻辽宁工业的活力之源。 新思路催生增长极
工业,曾是辽宁的骄傲。 新中国成立后的3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用在辽宁;“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24项落户辽宁。 工业,曾是辽宁的隐痛。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结构失调和旧体制的弊端凸现,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一度高达53%;全省下岗职工人数超过120万人,占全国的12%。 2002年,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辽宁指明方向。 及时调整思路,辽宁把工业优先发展放在经济发展全局的中心位置:建成中国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增长极。“工业兴则辽宁兴!”通过“工业牵动”战略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根据本省产业重型化的特征,“一个中心、两个基地、三大产业”的总体思路脱颖而出。 大调整开启振兴路 聚集着沈阳70%的工业企业的铁西区,一部活脱脱的国企改革、脱困、振兴史。 背负旧体制的包袱,铁西区曾踯躅难行:2002年,铁西30万产业大军有13万下岗;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达90%以上;全区23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60%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是年,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将铁西区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利用级差地租,将铁西区企业整体搬迁到经济开发区,使资产向大型企业、优势企业集中,基础工艺向专业化集中…… 沈阳市在此次搬迁中,将城区原企业占地与开发区新征地实行“政府—企业”间的封闭管理,由政府先垫资按企业要求进行厂区建设,并将城市改造产生的级差地租全部返回企业,用于企业的搬迁改造和设备更新,企业的原用地则由政府收购整理后招标拍卖。 “原企业多在市区,与开发区地价差最高达10倍,钱从何来的难题迎刃而解。”区管委会有关人士介绍。 3年来,铁西共搬迁企业113户,这些企业产值增长3.8倍;搬迁前铁西共有23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现已达到500多家,正在建设的还有300多家;3年来全区工业产值年均增长43%以上;3年共引进资金1000多亿元。 铁西区的变迁是辽宁搞活国企的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