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 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00 青海新闻网 | |||||||||
青海新闻网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前不久,省委党校举行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会。研讨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青海新阶段的主题,对未来五年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大家认为,深入研究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时空高度和宽广视角,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旗帜鲜明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一思想、凝 聚力量、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理论工作者要从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与会同志认为,发展与和谐是青海新阶段的主题,全省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和服务、服从于这个主题。思考“十一五”,谋划“十一五”,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构建和谐青海,应在继承既往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的基础上,突出四个方面的思想内涵:一是要突出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二是要牢牢把握发展与和谐这个主题 ,在发展中实现和谐,以和谐促进发展。三是要体现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妥善处理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关系。四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特色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并不简单地排斥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对青海这样的欠发达省份来讲,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科学发展观丰富跨越式发展的内涵;二要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机制,为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经济社会跨域式发展提供活力;四要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跨越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大家一致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青海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必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提高贯彻“五个统筹”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切实抓好未来五年青海经济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于我省地区之间基础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所以培育和发展本地区经济必须突出重点,注意把握三条原则,即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作支撑,其基础产业发展必须与当地生产力水平相协调;必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使现有的比较优势与今后的竞争优势相协调;必须把握好地区内部重点突破与全省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关系,力争有条件优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和产业重点突破,通过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带动全局的快速发展。根据上述原则,未来五年要以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为目标,合理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优先发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牧区发展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牧民增收放到整个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中,以此调整思路,统筹谋划,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通过政府加大农业投入,调动农民增加投入的积极性;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安排优惠贷款支持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农业,国外优惠资金优先安排农业。搞好农村自身的发展和建设,推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只考虑对外发展问题,还要重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建设,尤其要十分重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等问题。把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的发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影响力。要积极统筹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制约因素,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和税收制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青海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开发现状和产业发展特点,决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构建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体系。一要建立循环生产技术体系,二要建立循环生产组织体系,三要建立循环经济运行体制。围绕上述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社会生产的主要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在城市建设中,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在功能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并注意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无公害产品。 四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和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科技;健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保障制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青海来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高度关注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江源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逐步建立一个与当地自然条件和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的制度体系:要明晰产权关系,完善草场承包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立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保持文化多样性,发扬藏族传统生态伦理的精华;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吸取以往建设和治理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思路和方案。 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现阶段我省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发展和改革“两个滞后”。生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和新型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持续快速发展,有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重点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体制创新优化制度平台;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工作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技术引进与消化再创新工作;更新发展思路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在全社会的研发投入中要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确保研发经费投入的稳步增长;确立企业在研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念,不断推进机制创新,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机制、选人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淘汰机制,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作者 松 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