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鼓起农民腰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09:20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这年头,各种各样的研讨会、高峰论坛,漫天飞舞,搞得人们有点视觉疲劳。可是,上周三在厦门日报社举办的“党报记者驻村活动”研讨会,却吸引了不少眼球。连远在北京的《中国记者》杂志也打来电话,称“党报记者驻村”活动引起了多家国家级新闻研究机构的关注,该杂志社要求首先推广宣传。 “党报记者驻村”活动引起如此关注,并不是孤立的,有着深刻的宏观背景。今年
“党报记者驻村”是厦门日报开创的“新闻大篷车”实践的一次提升和跨越,是“三农”宣传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宣传“三农”要创新,厦门“三农”工作更要创新。鼓起农民腰包,重在创新、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因为,创新是特区的根、特区的魂。创新,是厦门最大的优势。过去,我们靠创新,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今天,我们依然要靠创新来破解“三农”难题,提升“三农”水平。 诚然,厦门农业的比重较低,仅占GDP的2%左右,但全市153万户籍人口中,有三分之一还是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厦门“三农”仍处于艰难爬坡和攻坚阶段,农民增收任务依然艰巨。农民增收要跳出数千年来对土地的依赖,需要创新思路和办法。通过创新,使农民收入主要靠工资性收入,靠股份分配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等其他非农收入。通过创新,促使农业向产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顺利转型,实现农民资产股份化、居住社区化、从业非农化和福利社保化。在这方面,厦门已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金包银”工程,使农民在失去土地这一安身立命的“生产资料”后,很快获得“出租房”、“店面”等新的生产资料,为失地农民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生产方式顺利转型。“金包银”工程,成功破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征地难题。 厦门的特色在对台,优势也在对台。厦门抓住中央开放台湾水果免税进入大陆市场契机,设立台湾水果专属区,逐步形成台湾水果等农产品在大陆的中转销售口岸平台。在这方面,厦门机遇多多,时不我待,应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方式,加强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 归根到底一句话,创新,让农民兄弟的腰包鼓起来,真正提高农民兄弟的幸福指数。 本报评论员 王耀杰(来源: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