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宏观统计数据与民众生活有距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0日12:30 今晚报

  “是我的感觉错了,还是他们算错了?”当记者告诉老张,根据相关统计,这几年物价上涨不大,甚至一些年份还有所下降时,他一脸困惑和不解。

  “水电煤气,蔬菜大米,孩子上学,看病吃药,哪一样不在涨?怎么说没怎么涨呢?”41岁的老张有一个孩子,正上初中二年级。这几年,随着孩子升学,老张家的生活开支也不断增加。虽然也涨了些工资,但老张还是感觉生活的负担比以前更重了。

  很多人与老张有着相同的感受和不解。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有7625人参与的调查显示:一方面,78.8%的人认为和十年前相比收入增加了,而另一方面,85.3%的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为什么人们的收入逐年增加,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上涨也不大,可公众却感觉生活负担更重了?

  对此,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指出,在我国,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一些学者依据宏观数据做出的分析与一般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有很大距离,有的时候甚至是南辕北辙。通常来说,不是民众的感觉错了,而是由于宏观数据的计量方法出现了问题。物价的问题就是如此。

  据了解,CPI统计标准是20多年前制定的。20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特别是居民的消费结构与消费产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食品在CPI中的权重达三分之一,而目前所占比重十分微小;卫生医药用品、教育、电信等消费所占权重,与实际消费情况完全不成比例。尤其是近几年上涨很快的住房消费,计算CPI时,“依照国际惯例”并不包括在内。

  孙立平指出,这就是为什么在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低迷的时候,很多人感觉的是生活负担的沉重———因为有几类大宗且大家都要消费的商品的价格有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比如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等。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