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住在玻璃房子里的“花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8:4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把家安在方圆15亩的非洲菊花地里,这个家还是一个玻璃盒子,红砂村“花王”何斌可真算得上“诗意的栖居”了。

  36岁的何斌是红砂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之一。这个三圣花乡种植传统的忠实继承人,
从小喜欢种花,1990年高中毕业后,他看花卉报,学种剑兰,也就是成都人俗称的“十三太保”,亩产效益达5000元。随后他种切花月季,家里三四亩地被他一捣腾,年收入高达6万元。

  2002年,花市转入低谷,“花农不及菜农”。自恃技术等身的何斌仍然逆市而行,准备扩大生产,但自家那点天地已不够他施展拳脚,而红砂村的土地又有限,他出走了———与人合伙在龙泉西河镇租了30亩地,还是种花,非洲菊。

  让何斌回来的是2003年10月以红砂村为主会场的四川省首届花博会。当时的副乡长叶云虎邀他回来,说村里开始大规模土地流转,土地向业主向规模经营集中,村里需要他这样的种花好手。有政策支持,又有花博会契机,何斌回到红砂村,从土地流转中心租到了15亩地。这注定是他生命中刻骨铭心的一年,在花博会建设期间的一次意外中,何斌失去了8岁的儿子。这也是他决定回来的重要原因。

  转眼就是2006年的4月初,春暖花开的季节。4名工人正在何斌的园子里翻土。另一边的三个大棚里,红的、黄的、粉的非洲菊缤纷盛开,鲜艳而饱满,好看得不像真的。在四面透明的玻璃房子里,何斌一如既往地喜欢看花卉报、中国花卉园艺等书报。他说,花卉业更新换代很快,一要靠技术,二要靠设施。舍得投入的他是乡里最早引进滴灌技术的,如今他的大棚花园每亩投入3万多元,“资金有点紧,但贷款不容易”,他对银行有些抱怨。但他得意的是,他的花品质好,所以很好卖,供不应求,“比昆明过来的非洲菊卖得还贵”,而“成都的非洲菊市场八成由昆明人占了”,所以何斌自信“非洲菊的市场前景很好,未来几年都会是主流”。

  何斌雇的4名工人都是同村人,自己的土地租给别人了,然后来给何斌打工。何斌给的工钱是每天17元,据说是村里最高的,还为他们买了保险。

  本报记者徐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