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评论:民生关注:保食品安全须全民皆“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15: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胡湖

  餐桌问题向来牵动老百姓的神经,本报头版昨天报道广州六成以上烧腊店卖的是地下工场的制品,对烧腊情有独钟的“老广”,下箸之时,不知还会食指大动否?

  食品安全是个老话题了,不时有“猛料”爆出,老百姓大抵习惯了。然而,对“居
家之常好”———烧腊,“出身”之“黑”竟至如此规模,确实出人意料。作为广东传统特色食品,烧腊市场庞大,制作全赖手工,进入门槛极低,而生产、运输、存储诸环节,均极易滋生细菌闹出问题。凡此种种,确乎增加了卫生监管难度。

  烧腊引发的卫生问题,实际上凸现的是传统食品因传统制作方式而致的卫生监管困局,彰显的是传统食品如何寻求现代化生存的大课题。传统食品不只是穿透岁月的经典美味,它还深深浸透着一个地区厚重的文化传承。因此,既“享用”传统,又吃得安全,探索鱼与熊掌兼得,势在必行。有人提出用工业化生产取代传统手工,事实上,已有传统食品借此获得了成功。

  然而,无论可行与否,烧腊的现代化破局,恐会“其路漫漫”,充满磨合与考验。而当务之急,是在现有条件下,怎么守住安全之门,不留监管空白。正因为烧腊制作工艺特殊、市民嗜好特殊、文化含量特殊,有关部门更应寻求特别的监管之道,从源头到销售各环节,疏而不漏。

  首先,治乱当用重典,对无证生产者和销售者何妨“严刑峻法”,制定一套严厉的处罚措施。当前,正因其违法成本低,被查处后另换一地又继续“革命”,闹得“野火烧不尽”,令监管部门头痛。因此,只有让非法生产者、销售者付出惨重代价,才能产生震慑力。而同样应该付出代价的,还有疏于职守的执法者。当下,无证工场数量之多,卖“黑烧腊”店档比例之高,几乎一逮一个着。没有人会苛求执法部门“每天对每一个档口每一批货品进行检查”,但执法部门在抱怨监管难的同时,究竟查处了多少违法者,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数字,恐怕不是苛求吧。我们愿意相信监管部门竭尽了监管之责,但一套追责机制,任何时候都是必需的。说到底,食品安全从来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执法部门有时确实力有不逮。“人民战争”才是利器。因此,依托社区,奖励举报,不失为一条新思路。如果建立起举报无证生产者、非法销售者的网络,则非法产销何处容身?当然,对老百姓来说,在烧腊之类食品尚虞安全之时,还是多点自我保护,带眼买货,勿贪便宜为妙。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