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仔参考“三毛” 乐叔取型“松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09:58 金羊网-新快报 | |||||||||
《乐叔和虾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广州,原创人26年来首次讲述创作过程 新快报讯(记者陈琦钿)羊城第一部本土原创连载漫画《乐叔和虾仔》自1980年面世以来,在广州已家喻户晓,日前因意外卷入一场著作权官司,很多市民开始对一个“忽略”了26年的问题产生兴趣———《乐叔和虾仔》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为此,记者昨日专访了该连载漫画的原创人之一江沛扬,揭开了漫画背后的故事。
构想获廖冰兄支持 据江老介绍,1979年底,他和廖冰兄、王伟强、黎耀西、谭裕钊、曾钺在文化公园举办了“六人漫画展”,这是文革后广州首个画展。碰巧的是,当时《周末画报》总编辑洪斯文正计划开设一个有广东特色的粤语长篇漫画连载,于是洪斯文找来了黎耀西、江沛扬、曾钺等人商讨此事。 “我记得当时是在文化公园内黎耀西的展览工作室里商讨的。包括廖冰兄在内,我们都很支持洪斯文的构想,而首先考虑的是漫画以什么人物为主角好。”江老回忆道,当时大家在借鉴了国内出现过的漫画连载后,都认为“主角以一老一少为宜,这样有利于串演长篇故事”。 人物取名遵循“本地化” 主角定下来后,但人物叫什么好呢? “广东人喜欢用‘某叔’称呼老人,因为当时正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时期,全国一片欢乐景象,于是我提议就把老者一角叫‘乐叔’吧,没想到一说出来,大家都觉得好。”江老说,至于小孩一角,洪斯文提出参考那时在广州十分流传的黄谷柳的小说《虾球传》,再加上粤语经常出现“虾仔你呀……”,不如就用“虾仔”一名。此建议又被一致通过。于是《乐叔和虾仔》这个总题目就被敲定下来了,后来廖冰兄还亲笔题写了漫画名。 虾仔背心花纹有段“古” “两个主角如何造型?我们花了1个月时间才确定下来”江老清楚地记得,最后的人物形象是“集大成的”———乐叔的造型一致倾向“食在广州”,以茶楼退休老工人为原型,并重点参考了廖冰兄、谭裕钊和江沛扬创作的“松叔”,同样是鼻子下有扫把式胡子,穿唐装,中式布鞋;江沛扬后来又建议加一把雨伞为人物的标志性装饰物,获得公允。 至于虾仔,则参考了张乐平的“三毛”,但大家按照广东小孩的传统习惯,将其形象改为头发长在头顶,做“逗点”状;外穿一件背心。而虾仔背心上的“222,333”花纹还有一段来历。当时大家正为用什么花纹发愁时,洪斯文想到自家的门牌号是“223”,再加上出版社在六二三路,于是脱口而出“不如就用222、333”吧,而该组数字再连虾仔头顶的“逗点”头发,正好组成音乐哆、、咪,这样一个滑稽活泼的小孩形象就诞生了…… (报料人:梁先生奖金100元) 《乐叔和虾仔》 《乐叔和虾仔》是漫画连载,1980年出现在《周末画报》上,每周有六幅。“乐叔”是一个性格豪爽诙谐的茶楼退休工人,无论天晴天阴总爱随身携带一把雨伞,更兼有一身“武功”。“虾仔”是一个活泼机灵的学龄前儿童,还理着一个“逗点头”。这一老一少专爱打抱不平,简直成了广州百姓间爱憎分明、评判是非的代言人。《乐叔和虾仔》曾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话剧、木偶剧等不同艺术形式,广为流传。 (日京/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