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微软改变“邪恶帝国”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2:15 重庆晚报

  

微软改变“邪恶帝国”形象

  盖茨的世界第一慈善家身份,也使微软在公众中的形象大幅提升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1月,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期间,一个最新出炉的调查结果成为全球经济巨头们热议的焦点。这项调查的内容由著名的爱德曼国际公
关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精心设计,内容只有一个:国际知名公司拥有多高的声誉?此次调查的结果显示,一些公司在其本土市场得分很高,比如日本的

丰田汽车,韩国的三星电子。然而有一个例外,有一家公司不仅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拥有极好的口碑,它就是微软。

  微软那“邪恶”的脸

  微软?难道就是那家在三大洲都被发现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微软?就是那家在互联网上可以搜出360万个网页都以“邪恶帝国”称呼之的微软?的确,仅仅在几年前,微软还因其露骨的掠夺本性成为很多人抨击的靶子,也有人把微软当成讽刺挖苦的对象。比如,有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笑话:如果地上掉了1000美元,他绝不会弯下腰去捡,因为他每秒钟积累的财富超过250美元,而弯一下腰的时间也许要比4秒钟长。

  其实这不是笑话,是事实。也正因如此,想让年轻气盛的盖茨和微软有所变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微软时时流露出这样的表情:是我们改变世界,而不是世界改变我们。

  再比如,

幽默网站“Bbspot”上曾出现这样一篇新闻报道,对微软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微软花了27亿美元从撒旦那里买来了邪恶。这家公司已经控制了15%的邪恶市场,再加上这次采购,那么,邪恶市场将几乎全由控制在微软的手里。”

  就这样,微软成了邪恶的代名词,很多人对微软这种毫不留情的狮子大开口般的垄断市场的做法感到恐惧。微软从起步到壮大的过程中,的确有很多做法难以服众。可以说,被戴上“邪恶帝国”的帽子也是咎由自取,因为微软是这个行业唯一的垄断者!批评垄断天经地义。作为信息业最大的垄断者,微软主导和控制了这个产业太多的东西。垄断意味着绝对的控制,意味着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失效,意味着竞争失去效用,竞争对手不能对产品性能和价格构成影响;意味着消费者失去选择的自由,失去讨价还价的能力;意味着合作伙伴失去平等的权力,失去平等谈判的能力......

  变脸实是企业战略

  可是,几年时间过去了,微软“像换了一个人”。虽然几年时间对信息产业来说已经够漫长的了,但从一个“邪恶帝国”转变到一家声誉最高的企业,人们还是感到吃惊。

  媒体研究公司Delahaye通过搜集平面媒体对各大公司的正面报道来给公司的声誉打分。在其最新发布的公司声誉指数中,微软得了最高分。去年12月,Burson-Marstellar公司公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受崇敬的首席执行官。令人惊讶的是,盖茨早在2000年1月便不再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了!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盖茨在消费者中的地位。问题是,是什么改变了微软?昔日“邪恶帝国”的“国王”如何变成了最受人尊敬的人?经过这么些年反垄断官司的折磨,微软的处世态度逐渐成熟,不得不调整思路,寻找更为有效的发展策略。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一是这些调查只是简单地反映了微软的规模和在全球展开业务的广度。另外,正如爱德曼所说,盖茨基金会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出手慷慨,一件又一件造福于全人类的善举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当你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60亿美元用于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即便这些钱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垄断市场的手段挣来,人们也很难把你同“邪恶”挂起钩来。

  像一场政治运动

  事实上,微软本身也在发生改变。微软目前在业界的表现仍然可以用咄咄逼人来形容,批评人士仍然可以从这个信息产业巨头的商业行为中挑出许多毛病。但有一个事实值得注意,那就是微软已经不像过去那样被官司缠得焦头烂额了。

  与此同时,微软也少了一些傲慢和霸气,这或许是因为电脑业的重心应用已经从台式机转向了网络。尽管微软的Windows

操作系统仍然占据全球PC市场的90%以上;微软的网络浏览器、字处理软件以及制表软件无与伦比,但随着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减缓以及种种新生力量的出现,微软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和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微软要求重塑形象以更加平易近人的面貌出现在用户面前也就不足为奇,当然也就少了些继续傲慢的理由。

  另外,微软听从了曾给克林顿夫妇当过战略顾问的马克·培恩和其他一些专家的忠告,现在公司的运作从某些方面看,更像是一场全球政治运动。2002年6月,首席执行官巴尔默给公司所有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郑重宣布公司使命的变化,指明了微软今后的发展方向。公司管理人员开始将精力放到了服务最底层的消费者的项目上。

  企业必须重视声誉

  企业声誉是目前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商界总体声誉非常糟糕。最近,包括美国许多顶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商业委员会利用一天时间,在佛罗里达州的度假胜地博卡雷顿讨论了企业声誉的问题。一些公司经理吃惊地表示,公司发生的丑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竟会久久挥之不去。所有人似乎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声誉对于他们的企业而言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没有遵守2004年生效的一项反垄断裁决,欧盟威胁对微软进行每天200万美元的罚款。为了避免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微软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步:将一份长达75页的回复欧盟质询的“密件”公诸于世。文件中对欧盟当局错误的、误导的和不公正的指控进行了反驳。这种对抗战术让人很容易联想起旧微软,但新微软的良好声誉使其获得了大众的支持,因此现在有足够的信心与欧盟以硬碰硬。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在看到微软逐步弃“恶”从善的同时,也有人担心微软的笑脸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这是不是微软抛出的“糖衣炮弹”,以更加温和、更加隐蔽、更加严密的方式来牵制大家?这只有时间才会知道答案。

  任秋凌

  网络编辑:李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