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念好了一本“难念的经”—记海南省农垦珠 碧江农场场长陈奕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07:3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林芳明

  海南农垦人至今忘不了“六月风暴”的狂飙。这场狂飙将陈奕雄送到风口浪尖。

  2004年6月26日,海南农垦总局的机关报《海南农垦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登了以《珠碧江理财乱,五年新增债务近1000万》为题的文章,并配以《管好用好职工的血汗钱》
的评论员文章。文章披露和剖析了珠碧江农场财务管理混乱,致使企业经济难以为继的事实。文章见报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海南农垦炸开了锅,并在海南农垦的各农场刮起一股严抓财务管理之风。海南农垦人称之为“六月风暴”。

  陈奕雄正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出任珠碧江农场场长的,当时的珠碧江,面临着“乱,散,难”三大问题。乱———管理混乱,监督缺位,非生产性支出过大;散———上班期间机关干部报个到就三五成群离开岗位,打麻将的打麻将,喝茶的喝茶,全场开干部会议常常只剩下几个发言的干部在场,其他的不等会议散场就离开了;难———一个仅有不足2万亩橡胶的农场,却负债1600多万元。此时的珠碧江农场被农垦总局的决策者们认为是一本“难念的经”。

  “许书记,你不要着急,农场的不良资产现状一定可以扭转。”这是陈奕雄经过一番调研后对农场党委书记许让权说的第一句话。

  然而,面对珠碧江积重难返的处境,混乱不堪的管理,年仅39岁的陈奕雄能说到做到么?所有人心里都悬着一个大大的问号。

  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2004年该场全年完成干胶2328吨,比上年增产58吨;干胶平均亩产124.3公斤,创海南农垦的历史新高,全年实现利润676万元,占农垦总局考核指标的225%,职工人均收入1.3万元。

  2005年农场遭遇严重旱情和风灾,仍然完成了干胶1998吨,干胶平均亩产106.1公斤,胶工人均年收入仍达到了13989元。

  陈奕雄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际工作换来了丰厚的回报:2004年荣膺“领军海南2004年年度十大经济风云人物”,同年获得海南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今年被农垦总局推荐为中国农林水利产(行)业劳动模范。

  短短两年的时间,农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本难念的经,陈奕雄缘何念得如此有声有色?从三招“财务棋”看陈奕雄的

理财

  到任伊始,陈奕雄就一个猛子扎下基层,开展广泛的调研纳谏活动,他先后两次组织由20多名老干部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基层进行调查,在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后,他最终找到了资产状况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财务管理上,于是,他的三招“财务棋”,成为珠碧江困局的破题之举。

  第一招棋,是开展了全农场财务大检查。抽查、审计农场直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共发现17.2万违规金额,及时挽回了农场的损失,并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用现实案例在农场举办了大型教育活动。一时间,农场上下风气凛然一新,“新来的场长要来真格的了”,这是当时干部职工中的普遍想法。

  第二招棋,他坚持批款“一支笔”,收支“一个户”制度。场长“一支笔”批款制度,要求全场所有的财务支出,先由有关单位和管理部门根据成本管理的要求和财务计划,作出审批意见,最后报场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原来花钱是先斩后奏,现在每花一分钱都得场长批准,谁还敢乱花钱。”三队队长黄良弟如是说。

  “一个户”收支,是珠碧江强化财务管理的又一措施。坚持财务收支两条线原则,取消基层单位曾设立的银行账号和小钱柜,规定各单位一切收入统一上交财务科,各单位现金存留不能超过300元,如果超过300元,一旦被查实,对相关责任人,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免职。

  六队队长李正君说:“原来队里有小钱柜,花起钱来挺方便,现在队里的现金存留不能超过300元,花钱再也不敢大手大脚了。”

  “一支笔”批钱,“一个户”收支的财务管理制度,得到了珠碧江场领导班子的全力支持和自觉遵守,更得到了珠碧江民众的拥护。

  昔日珠碧江的财务盘子如漏斗一般,实行“一支笔”批钱、“一个户”收支的批款制度后,其进出的笔笔账目清清楚楚,花出去的一分一厘明明白白,借用该场财务科一名工作人员的话说:“珠碧江现在的钱,值钱了。”

  第三招棋,是他推行了工资“三堂联审”制度,干部每个月的工资,管理费、招待费都要由审计、劳工和经管部门进行审核,如果发现不合理支出,都要重新核准。在预算方面,对经费使用超过年计划的单位,第一次发现,对该单位领导进行“黄牌警告”,第二次发现就地免职。

  雷厉风行的财务“三招棋”制度收到了成效,如今的农场不仅没有拖欠职工工资,还还完了原先拖欠的500多万元工程款。从两段顺口溜看陈奕雄的管理经

  “上个班,报个到,去吃早餐就找不到。”这句顺口溜是陈奕雄上任前珠碧江农场干部职工工作的真实写照。

  “场领导最严,机关干部最忙,生产队干部最苦,割胶辅导员最累,胶工领钱最多,大家心里最乐。”这是现在珠碧江农场职工中广为传播的一句顺口溜。

  是陈奕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才换来这两段顺口溜的反差。其中,干部问责制和督导检查制,是促使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之根本。在各生产单位建立干部分工负责制,将各个生产环节和各项工作具体到每个人,奖罚分明,责任到人。

  农场规定机关干部及挂钩联系点的部门,在割胶期间,每星期下队协助抓干胶生产不少于3次,每星期至少1次在3点钟起床下队抓干胶。

  如果干部不在岗或工作不落实到位的,第一次口头批评,第二次戒勉谈话,第三次就地免职转岗当工人。通过督导检查,对工作作风散漫、农场部署的工作不落实、工作中出现失职或失误的干部,一律实行问责制。

  干部问责制和督导检查制,促使干部的作风深入扎实了,工作仔细了。两年来,农场主要领导带头执行和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每星期保证有3个工作日下基层检查割胶生产,解决职工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干部的作风转变非常大,不但上班正常,为基层服务的意识也增强了。每周机关干部至少保证三天的上午是在基层抓干胶生产。”生产技术部部长陈国林说。

  陈奕雄的管理经,内容还不仅仅如此,他几十年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5点起床看一个小时书。出差的时候,车里也放着书籍,一有时间就抓紧学习。历年来党的各种会议内容和精神,他都掌握得很好,连一些小细节也记得住。正因为他的勤奋好学才带动机关干部念起了“学习经”。

  2004年6月在陈奕雄的带动、鼓励和支持下,农场很快就与海南某高校,在农场开办了农业经济大专班,学员也从刚开始的15名,发展到如今的近百人,使农场40岁以下的干部都能达到专科以上的水平。

  “一个问题,他总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入。比如对一个项目前前后后各种因素的客观分析,结合对市场经济复杂性的认识以及国家政策的指导,说的头头是道,让人心服口服。他告诉干部,‘细节决定成败’‘只做大事不做小事,往往小事误了大事’‘职工利益无小事’在他的带动下,农场干部学习风气浓厚,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很快。一个学习型干部队伍已经初具雏形。”党委书记许让权喜形于色。从一组数字看陈奕雄的生产经

  两年时间,珠碧江农场新种植橡胶800亩,胶工技术一,二等率由两年前的89.6%上升到96.7%。杂胶回收率由原来的5%提高到了现在的7%,2004年偿还各种债务350万元,实现利润676万元,2005年职工劳均收入达1.3万元,最高者达2.2万元,有的职工还开上了小车。

  这一组数字,是陈奕雄上任以来狠抓干胶生产的结果。首先是扩大了农场橡胶种植面积。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农场新种植橡胶800亩,回收自营橡胶280亩,结束了珠碧江16年来没有新植橡胶的历史,使橡胶的种植面积突破了2万亩。

  在他的倡导下,农场还设立了胶工技术奖罚制度,规定一等胶工一月农场奖励20元,三等及等外胶工一月扣20元,掀起了胶工提高技术热潮,胶工技术一、二等率由他上任前的89.6%上升到96.7%。

  同时,农场规定机关干部要积极和胶工一起下林段,了解生产情况。干部下基层了,队领导也就跟着下基层了。同时实行队辅导员收入三联系,即联系产量,联系胶工收入,联系胶工技术的制度。大大提高了产量,提高了胶工收入。

  不仅如此,陈奕雄为增加职工收入,还大力鼓励职工开展自营经济,由工会组织培训职工养蜂,举办学习班,印刷养蜂科普知识,第一年全场就养了500群蜜蜂,现在已经扩大到1000群。“每年一箱最少产10斤蜜,一斤可以卖到30元,一群就可以卖出300元的

蜂蜜,真正让职工得到了实惠。”工会副主席罗坚说。

  除了养蜂外,他还大力扶持职工开展其他自营经济。如养鱼,养羊,养猪。有能力,有条件的职工还可以向农场提出申请资金上的帮助,农场考核批准后贴息借款给职工,促进职工增收。

  珠碧江的橡胶生产得到了稳步提高,自营经济发展得有有声有色,促使企业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从一句评语看陈奕雄的勤政为民经

  “场长不抽烟,不喝酒,没有应酬,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吃过一顿‘特殊饭’,提拔过一个‘特殊人’,办过一件‘特殊事’,收过一份‘特殊礼’,但职工的冷暖却时刻记在心间。”这是珠碧江的职工们对陈奕雄的评语。

  农家子弟出生的陈奕雄,自幼对老百姓就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当他主政一方时,这种感情就升华为对老百姓的爱。几年来,他经常戴着草帽,穿着球鞋,坐着生产科科长的破摩托车,劈荆斩棘下到林段,和胶工一起“喂”蚊子,经常与他们拉家常、问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2004年4月,到珠碧江任职才10多天的陈奕雄,来到了贫困户冯惠的家里。前几年,冯惠的丈夫在一次

车祸中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冯惠的肩上,日子过得十分艰辛。看到家徒四壁的冯家,陈奕雄的心里非常难过,他当场决定减免冯惠小孩上学的所有费用,并为其办理了低保。

  8队有个职工叫梁小妹,儿子上三年级,确诊为脑瘤,陈奕雄知道后发动全场为他捐款,让他去海口和广州治疗,并让学校校长全免他上学的费用。他还经常带领干部看望场里的孤寡老人,节假日还会送去慰问品。

  农场有8名精神病患者,因为长期在外地住院治疗,农场每年都要付出10几万支出,家属照料也很不方便,陈奕雄就在农场医院设立了安宁科,专门安置他们的生活和治疗,一年节省治疗费用5万元,促进了医院增收,同时方便了病人家属。

  职工们不会忘记,陈奕雄到任珠碧江虽然才两年时间,却解决了他们多年想解决而未能如愿的事情。农场先后投资50多万元,解决了机关及直属单位职工一直存在着的饮水难;投资180多万元,铺设了农场至八一总场的2公里水泥公路,解决了建场39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职工出门难问题。

  一些生产队离农场小学较远,不少孩子放学后要很晚才能回到家,家长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农场就投资买了两辆中巴车,按时接送职工子弟上学、放学,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

  职工们说,像这样关心职工群众的事,件件桩桩,说也说不完啊。

  正是这样一位今年刚刚40岁的年轻场长,不仅实现了他当初来到珠碧江时的那句承诺,也让所有干部职工看到了农场腾飞的希望,如今的珠碧江农场,正在以陈奕雄为“班长”的农场党委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明日的辉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