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彼得·潘综合征”惹的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3:34 现代快报 | |||||||||
“我丈夫都已经35岁了,整天还像小孩子一样,下班后就和儿子一起坐在电视前面看机器猫类的动画片。”昨天上午,家住蓓蕾社区的李女士走进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无奈地告诉心理医生,她的丈夫行事带有孩子气,总渴望回归到孩子的世界。 “都35岁,还爱撒娇”
“我家那位每天下班后就沉迷在网络电子游戏中,还喜欢和我撒娇,单位同事和邻居都说他长得很天真,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大孩子!”家住蓓蕾社区的李清云女士十分苦恼地告诉记者。 据李女士介绍,她丈夫今年35岁,在珠江路某电脑公司上班,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里,加上父母娇生惯养,生活上依赖性比较强。结婚一年多来,丈夫每天下班后,不是到同事家打麻将,就是回到家里沉迷网络游戏,在言谈举止和为人处世上,外表、姿势、言行举止等比较幼稚,明显感到与年龄不相称。 她一旦发脾气责怪他,丈夫就嬉皮笑脸地向她撒娇。“平时在家里就知道玩,整天还要我哄着他,真是拿他没有办法!”李女士为此很是无奈。 “他就是不想做父亲” 在南京某小学做体育老师的郝力虽然已30岁了,却依然整天穿着孩子气的T恤,看起来一点都没有成熟男人的味道。郝力和妻子丁丽是大学校友,丁丽比他大3岁,他们在大学里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 毕业后,郝力应聘到一所小学,他说,做一名小学老师是他的梦想,他觉得孩子听话乖巧,单纯可爱,不会惹他生气。虽然丁丽常常觉得郝力过于幼稚,但还是嫁给了他。 结婚6年后,他们买了大房子,也买了车,工作稳定又没有太多压力,生活越发显得安逸清闲起来。丁丽终于说服郝力要了一个孩子。在怀孕的这段时间,郝力虽然对她体贴有加,却总有点勉强、闷闷不乐。没想到等孩子6个月大,郝力又反悔了,要带着她去医院拿掉孩子,无论丁丽和家人怎么劝说,他都听不进去。 在父母的坚持下,丁丽将孩子生了下来,但郝力对丁丽的态度也越来越差,常常很晚回家,对她不理不睬,开始了冷暴力。“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还没有听说过有不想做父亲的‘男子汉’。”丁丽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这是“彼得·潘综合征” 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的周正猷教授告诉记者,他们都患了叫“彼得·潘综合征”的心理疾病。周教授告诉记者,“彼得·潘”源自于1904年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童话人物,虽然生理年龄已进入成年,但在心理上还不能与之相适应,永远也不想长大,不能为现实所接受。患这种心理疾病的人,一般年龄在二十五六岁,甚至三四十岁的都有。 周教授表示,“彼得·潘综合征”是由家庭教育环境造成的。像彼得·潘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在某个方面很有特长,但是由于严重的缺乏社会交际能力和生活料理能力,致使他们长大了,工作、生活都十分困难。家长们总认为,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这种做法会给孩子造成错觉,以为生活永远只是由玩具、零食和游乐场组成的。对这种心理疾病,周教授认为这种病症难以用药物治愈,惟一的办法是接受心理治疗。患者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不是单靠家人说教就能改变的。从心理上疏导,让患者直接面对现实,帮助建立对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适应社会生活。 快报记者李苏明通讯员亚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