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乡村休闲游节:“黄陂模式”富村惠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09:09 汉网 | |||||||||
汉网消息(长江日报)记者张辉 4月26日,黄陂清凉寨景区开园纳客,数千游人拥入景区,观红赏绿,体会大自然的清爽。 蔡店乡刘家山村位于景区内,一些村民看准商机,办起了“农家乐”,吸引游人吃
刘家山村400多人,一些村民参与景区建设,一些村民当上了导游、保洁员、保安,旅游开发让全村人就地就业。 3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来汉考察,指出黄陂发展旅游的模式是推动乡村游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要在国内推广。 “黄陂模式”就是把发展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开发一片景区,保护一方山水,建设家园,富裕村民。 黄陂区旅游局负责人丁陵生介绍,近几年,黄陂实施“政府主导、行业主管、企业主体、农民主动”的“四主”模式,唱响木兰生态旅游品牌。 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就不乏大手笔。近年来,木兰天池、古门山、清凉寨、云雾山四大景点相继建成,总投资过1亿元。 投资改变了山乡面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景区附近不少村民主动参与景点建设和旅游经营。 过去,龙池堰是一个“靠山吃山”的村子,村民种田为生,收入不高,加上砍柴做饭,环境破坏严重。天池开发后,环境成了无价之宝,被保护了起来。当年的穷乡僻壤摇身一变,成了年接待百万游客的3A景区,山绿了,村美了,村民告别土坯房,在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新街上经营餐馆、农产品。 去年,我市农村启动“家园建设行动计划”,黄陂35个试点村,有32个设在生态旅游区内。这个区已注入近3000万元资金,用于村湾改造、环境美化和设施配套建设,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旅游圈。区领导尝试联动家园建设,纳农民入旅游产业链,致富一方。 目前,黄陂已建成6个景区,旅游饭店近百家,其中星级饭店8家,新建休闲集镇3个,休闲专业村湾8个,休闲山庄和休闲农舍300余家。 据统计,去年,全区接待游客3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过5亿元,4万农民靠吃“旅游饭”增收。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这个区将再建两大景点,形成木兰八景,依托八景打造10个休闲集镇,100个休闲山庄,1000个休闲村湾,1万个休闲农舍,让全区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