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争做江北小康第一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2日07:24 扬子晚报 | |||||||||
“到2008年,通州要在江北率先总体上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比省委确定的实现时间提前4年,比南通市委确定的实现时间提前1年。”4月25日,通州市委书记陈照煌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 “去年,全市实现GDP238亿元,财政收入在苏中、苏北率先突破20亿元,经济发展水平逼近苏南部分县市。学昆山,建设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在通州采访,记者被通州人奔走小康之路的进取精神和创业激情深深感染,耳闻最多的四个词是:自信,包容,求实,创造。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一场区域竞赛。学习昆山精神,就是要有争创一流的精神气质。通州人把区域发展的坐标系伸到江南,“学昆山、赶太仓、超丹阳”,各乡镇跨过长江选好赶超对象。 学昆山,难在认真,难在做实。通州人学昆山韧劲十足。市领导介绍,从年初起,全市已组织2300多人次赴昆山学习,23个镇和主要部门找好昆山相关单位,结成对子,源源不断汲取昆山发展新经验。 学昆山,重在讲好“地方话”,用昆山经验活化区域发展思维。结合通州市情,创新发展路径,抓好产业集聚与发展集约“两集互动”,农村发展与城镇建设“两位一体”,民间资本与外商资本“两擎推进”,推动又快又好新跨越。 这方面,通州人收获颇多—— 创新接轨上海的运行体系,变被动地承接上海要素溢出为深度对接、互动发展,提高开放水平。市里明确以上海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全年引进的市外资金中,至少有一半来源于上海。年初,市里选派精干力量,蹲点上海,3月,把上海方向400多名客商请进家门,座谈考察,签约项目61个,总投资37亿元。 激发创业的内在动力。民营经济是通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富民水平的重要路径。到4月底,全市每万户拥有个体工商户1133户、私营企业260家。“人人都来创造财富”,成为通州人普遍的价值追求。今年,民营经济投入要超过135亿元。 拉开城市发展新框架。完善城乡规划,创新城市融资体制,今年城建投入15亿元。中心城区要从16平方公里拓展到73平方公里。 拓宽就业富民新空间。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新机制,今年完成再就业培训2万人,逐步实现“人人有技能”的目标。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穿两条主脉: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让全体社会成员分享发展成果。通州制定了镇、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对全市小康建设进程进行监测。在“中国家纺名镇”姜灶,镇党委书记葛汉华介绍,全镇1600多家企业一头连着10多家全球连锁超市,一头连着6000多家农民家庭作坊,去年销售超过70亿元,创汇2亿美元。整个镇成了“没有围墙的工厂”。南非、南美和中东活跃着五六十户姜灶商人的身影。家纺产业链越伸越长,仅一个拉链配套带动5000人创业。产业富民,全镇6万多农民人均收入8437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资本经营性收入占八成。政府还先后投资2800万元,兴办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在川港镇“中国南通家纺城”,1000多间门面中挤了3000多家企业,每天有1万多人从全国各地赶来交易,几百辆卡车来往穿梭,忙碌异常。依托市场带动,全镇5万多农民中,70%从事家纺织品生产,年销售80亿元。致富的农民纷纷住进小别墅。川港镇党委副书记仲仁岳说,1.5万外来务工者应该共享发展成果,学习昆山做法,镇上拿出10万元,建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由公安、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集中服务。中心成立一个月,为230多人次的“新川港人”提供服务,为20多名河北民工追回25万元被拖欠的工资。 “通州重视小康进程的速度,更注重小康进程的质量;注重小康指标体系的数量达标,更注重老百姓幸福指数的质量达标。”市委副书记杨建忠说,“今年一季度,通州11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仅继续领先苏中,而且有多项指标总量或增幅超过苏南部分县市。”对照全省全面小康4大类18项25个具体指标,通州已有16个指标达标,另有4个达到时序进度,总体实现程度89.4%,居苏中领先位置。“到2008年,通州在江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没有任何问题!”民意对此投了赞成票。在最近组织的问卷调查中,通州老百姓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满意度超过80%。 本报记者 郑焱 陈明 孙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