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0天穿越六省市 重读京杭大运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4:05 杭州日报

  上世纪80年代,一部《话说运河》,勾起一代人的运河情结。在经历了经济飞速发展的20年后,现在运河保护得如何?运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它的水,它的文化,它的历史……

  让我们的记者带你再走一次大运河,以发展的视角,以市民的眼光,重读一回京杭大运河。

  5月12日至5月21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考察团一行,将由北京起步,经通州、天津、沧州、聊城、济宁、邳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至杭州,全面考察运河的保护情况,听取沿线省市对大运河申遗的意见和建议。22日,由全国政协组织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将在杭召开。

  穿越六省市,历时10天,考察中,杭州日报记者将一路随行,把运河的历史人文,沿线城市的保护经验,考察专家的见解以及见闻等等,介绍给我们的读者。

  考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为了保护大运河,不让大运河的价值和风貌传承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流’,我们几个老人愿做运河上的纤夫!”前不久,郑孝燮、罗哲文和朱炳仁3位专家,就京杭大运河申遗的问题,联名向运河沿途18座城市发出一封呼吁信,加快京杭大运河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申报进程。

  3位专家的呼吁,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运河申遗的思考。之后,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考察大运河,召开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目的就在于此。

  本报连线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考察团可谓专家云集。有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刘国能、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致忠、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首席专家张德仁、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舒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两院院士周干峙,也有杭州的专家封云芳、陈桥驿、朱炳仁等。

  关于运河保护,运河申遗等等,读者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可以通过杭州日报大众热线85109999告诉我们,我们也将在第一时间连线考察专家,为你释惑。(通讯员陶学锋记者张伟达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