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45%以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6:55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本报讯 (记者喻奇树实习生储晓宇摄影黄洋)昨日,重庆市科学技术大会在市委小礼堂隆重召开,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科技盛会。会上出台了《重庆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部常务副部长李学勇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市长王鸿举对重庆今后的科技工作作了部署,副市长吴家农就《纲要》作了说明。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及其他市里主要领导、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各区县主要领导、科技界、企业界等700多人参会。

  王鸿举在会上着重强调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出自主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几年来,重庆科技创新绩效大幅提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从2000年全国第20位提高到去年的第10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名全国第4,每百万元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产出的专利和论文数居全国第一。他同时提醒,重庆目前面临很大挑战,整体创新氛围不浓,自主创新成果不多,发明专利申请量仅为全国的0.94%,高层次人才匮乏,两院院士仅10人,创新投入不足,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应体制机制也不完善。

  根据《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重庆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7%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以上,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保持在全国前10位,专利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2位。到2020年,重庆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进入全国前8位,专利授权量进入全国前10位,成为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

  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表示,对重庆科研机构及高校在承担国家科技纲要项目方面,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科技部将给予大力支持。

  下午,与会代表就纲要等进行了分组讨论。

  两院士分获50万元重奖

  在昨日科技大会上,重庆一批科技工作者获得表彰。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军医大学教授程天民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黄尚廉荣膺“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两人分别获得50万元奖金。

  程天民是我国防原医学主要开拓者之一,其系列医学成果为我国应对核攻击、核事故、核恐怖伤寒提供了相关医学储备,他还是我国军事预防医学主要奠基人,创建了《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黄尚廉在精密仪器及机械领域、光纤传感及智能结构系统领域成果丰硕,在文字图像识别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著名的光电技术与仪器专家。

  昨日大会上,有10人荣获“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他们是王智彪、夏庆友、沈铁梅、杨新民、段永国、汤明、秦树人、蒋呐、黄跃生、李秉奇。大会还颁发了重庆市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的一、二等奖。 记者喻奇树

  起草幕后

  历时2年500余专家数易其稿

  《规划纲要》全文共分六部分,约二万三千字,记者从重庆市科委了解到,《规划纲要》起草历时2年,数易其稿,参与起草各行业专家达500余人。

  市科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从2004年7月开始,全市科技、经济、管理等领域200多名专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分16个专题深入调研,形成了近50万字的战略研究报告。在50万字基础上,科委牵头,用5个月时间形成了纲要草案。2005年8月到2006年4月的9个月时间里,共召开了15次专题座谈,就草案向市级部门、区县政府、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等社会各方面征求意见,由副市长吴家农亲自主持的征求意见会就有两次,参与咨询的专家超过500人。经过近2年努力,数易其稿,最终通过审定并正式发布。 记者喻奇树

  《纲要》解读

  《纲要》确定了重庆今后十五年科技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10大重点领域和38个优先主题

  (一)农业:1、种子资源发掘与新品种培育2、农产品生产安全与标准化3、农产品加工与现代储运4、农林生态安全5、设施农业技术。

  (二)制造业:6、汽车摩托车7、重大成套装备及其基础件和通用部件8、数字化

  设计与集成制造9、新材料制备与应用。

  (三)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10、集成电路与光电集成技术11、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12、数字电子产品与网络信息家电13、下一代网络与通信技术14、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应用软件15、智能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

  (四)人口与健康:16、人口安全与重大疾病防治17、化学和生物新药创制18、现代中药开发19、新型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五)环境保护:20、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与生态修复21、废弃物循环利用22、环境与人体健康。

  (六)能源:23、工业节能24、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开发利用25、煤的高效开发利用26、清洁能源规模化利用。

  (七)水和矿产资源:27、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8、矿产资源勘探与高效开发利用。

  (八)交通运输业:29、特殊自然条件下工程建养技术30、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及现代运输技术31、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技术。

  (九)城镇化与城市发展:32、城镇区域规划设计33、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34、数字城市信息平台35、建筑结构防灾减灾及灾害预警。

  (十)公共安全:36、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37、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食品安全38、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24个重大专项

  包括水稻玉米良种创新、节能环保汽车、轻轨交通设备、信息制造业、应用软件、智能化仪器仪表等。

  10个重点应用基础研究

  电网安全、煤矿安全、动力传动、网络与信息安全、三峡库区环境灾变形成机制、镁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机理等。

  6个保障措施

  包括建立相应的机制体制、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