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农科院院长严少华谈如何用自主创新破解“三农”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7:21 扬子晚报

  作为我省农业科研龙头单位的省农科院,长期以来他们通过富有创新性的农业科研在为农增产、增收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通过组织农民闯市场,培育科研创新主体等方式,帮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如何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使其成为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推手,破解“三农”难题,记者日前特地采访了省农科院严少华院长。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绕不开去的“一道坎”

  严少华院长说,“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绕不开去的“一道坎”。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农业机械化程度并不高,随着工业化进程,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都大幅上升,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占有率并没有明显上升,1996年以来,我国农业步入一个困难时期,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从政府对农业对农民收入的支持比例看,美国为20%、欧盟为34%、日本为58%、韩国为63%,而我国仅为6%。中国的农产品受国外农产品保护、国际贸易壁垒的限制,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严少华认为,光靠补贴来提高农民收入无异是杯水车薪。他举例说,2002年国家拿出100亿补贴农民,而这些钱平均摊到9亿农民每个人手上不过区区10元。他认为,国家应该把钱花在用科技提高粮食储备上,另外通过市场手段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业制订标准,打造其进军国内外超市的“敲门砖”。解决“三农”问题,根本途径是要设法扩大农民的经营规模、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省内提出自主创新是及时的,农业必须紧紧跟上。

  建设万头养羊场背后的深层思考

  严少华说,搞农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我们的创新重点定位于应用技术,把创新与创业、做产业结合起来。他告诉记者,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由于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不可能照搬人家国外的经验,因此我国原创性最多的成果集中在农业方面,最近这一二十年,大宗农作物产量我国是最高的。像水稻、小麦的品种,没有一个国外品种能被引进来,在禽流感疫苗研制方面也是先进的。自主创新,从何着手?过去我们的研究是以品种为主,现在的市场则向我们提出了建立农产品牌规范农业生产标准的问题。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只相同的鸡蛋。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让千家万户的农民生产出技术含量一样的鸡蛋,这样才能通过国内、国际认证,成为优质农产品,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严院长说,他们把科研产品的目标定位后延,不再只满足于“拿出”成果,而将眼光盯住超市货架,使农产品真正变身为商品,尤其是建立起一套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体系,尽力让农产品像工厂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一样“统一尺寸”,满足超市要求。省农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筹划建设一个万头育肥羊场,围绕波杂羊规模化养殖盘活“羊业经济”。

  在人们印象中,鸡鸭、猪牛都已实现规模化养殖,但是很少有人听说散养惯了的羊亦可以过上“集体生活”。严院长掰着手指头,向记者一一细说他们围绕“一只羊”做文章的故事。首先,根据羊的“口味”调整种植业结构,原来主要种麦子、水稻,现在改成种青玉米、大豆、甘薯,割下来的青秸秆、豆秸等是羊的“美味佳肴”,而鲜食玉米、毛豆、甘薯的销售收入大大高于水稻、麦子。规模化养羊形成的粪便,经过发酵无害化处理后得到有机肥料再反哺农田,环保清洁的循环经济模式也由此搭建起来。在这种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长大成熟的波杂羊,个头相仿、重量相当,连“体型”都很一致,特别适合工业化的屠宰线加工生产,加上本身肉质细腻、口感鲜美,登上超市货架自然就是“上等品”。

  严院长说,这个万头育羊场是我国南方农区的首创,离不开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来支撑。羊舍如何建、饲料怎样配方、防疫治病、粪便处理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研创新。同时,种植结构调整中新品种的选育、食品加工保鲜等,也需科研工作“保驾护航”。因此,整个项目集聚了农科院一大批技术骨干,也催促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的诞生。

  “整村推进”,打造农村增收亮点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单纯依靠粮棉油来提高农民收入收效甚微,而市场上地方农业特色产品的需求却在日益增加。在采访中,严少华院长对用科技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他认为,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每个村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生产特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尊重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省农科院在苏北5市选定了五个经济薄弱村为试点村,组织专家进村入户进行调查摸底后,决定立足农业科研的优势,实施“科技帮扶整村推进”工程。例如,灌云县某村种植蔬菜特别是芦蒿有一定的基础,农科院专家规划决定将其建成以芦蒿为主的特色蔬菜标准化设施栽培基地;而灌云县南岗乡岗北村有个岗坡,专家则建议因地制宜把它建成鲜食枣、杏、油桃等优质应时小杂果产业基地,并在果园中发展生态鸡养殖;在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王沟居委会,专家建议这里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经济功能于一体的高效设施园艺基地。省农科院集成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专家,派驻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蹲点驻村,和当地农民技术员一起在试点村组织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针对广大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严少华充满信心地说,他们计划用五年时间彻底改变这些村的落后面貌,重点实施1-2项科技成果,围绕该项成果,从品种、技术、加工、流通等方面院系统全方位配合,使之转化为优质产品,形成品牌,结合市场,发展成为一项优势产业,做到一村一品,五年后使农民人均收入达1000美元。

  培育创新主体,让科研人员领着农民奔“小康”

  省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在全省创新大会上指出:“高校、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的科技资源和研发人才,要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去,依托企业的灵活机制和研发经费……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便捷通道,探索科技成果应用的有效方式。”

  省农科院经过近几年的改革,积极培育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从过去以政府投入为主、纯公益性的创新主体逐渐转向面向市场、与中国农业发展共命运的多个创新主体裂变。例如,省农科院注册3000万元成立的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经理王伟明带领下,一批农业科学家在苏北建立了育种基地,通过培训农民、委托制种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农户靠培育“金种子”增收致富。同样种一亩地,农民原来种植普通作物纯收入仅二三百元,而种“种子”的收入则超过千元。该公司成立4年来,已带领宿迁、淮安等地农民累计繁育各类作物良种3360万公斤,农民直接增收9800万元,该种业公司也迅速做大做强。并从2004年起承担了科技部首次向企业开放的国家863项目,2005年获得省科技厅的重大成果转化资金1400万元。同时,院内还根据自己的科研优势,围绕现代农业的需要,成立了专门的江苏瑞迪生科技有限公司、苏科农化有限公司、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品杀菌存储、农药、畜禽疫苗等配套产品和服务,目前都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本报记者吴红梅吴昌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