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迎世博感受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科学文化魅力重温历史的馈赠由市府新闻办、市旅委和文汇报社主办的“国际名人与上海”研讨会昨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7:5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记者柳青)继推出“爱因斯坦与上海”系列报道及相关专刊后,又一后续活动——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市旅委和文汇报社主办的“国际名人与上海”研讨会昨天在浦江饭店举行。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中科院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念祖,上海市作协主席王安忆,复旦大学教授姜义华、陈思和,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中
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江晓原和上海档案馆研究员邢建荣等。中科院院士裴钢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也都送来书面发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宋超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与会专家热情肯定“爱因斯坦与上海”系列活动,认为挖掘和梳理这段往事展现了上海曾有的风韵和深沉的文化底蕴。姜义华谈到,上海在中国城市中最先认同了世界现代文明、认同了现代性。江晓原说,旧时上海与西方在科学文化方面的交往多到“让西方人都吃惊”,他以佘山天文台为例,“翻开一百年前的档案,多的是和马德里天文台、巴黎天文台交换的星象观测图”。陈思和表示:“我们现在重温旧事,更应从中探寻出上海与世界文明交流、融合的脉络,这具有很大意义。”戴念祖提到,当年《大陆报》上所刊爱因斯坦手书相对论中的β因子,是爱翁留在中国的唯一手迹,他建议浦江饭店把这放大了挂起来,因为“这种记忆将永远泽被后代”。汪品先认为,爱因斯坦的上海往事折射了上海城市传统中最值得弘扬的一点,即兼收并蓄,“我们谈这个城市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传统,同时应该记住,创新的条件是‘容忍’。”王安忆则诗意地把上海比作海洋,“这个城市有海洋一样浩大而深沉的质感,也正是这气质造就了许多风云事件、风云人物与上海的美丽邂逅”。

  追溯往事,众多响当当的世界文化名人都曾与上海有过渊源,熊月之等特别提到:1919年4月,杜威来访;1920年10月,罗素前来讲学;1921年9月,门罗造访;1922年10月,上海迎来杜里苏;1924年4月,泰戈尔在这里引起轰动;1933年,无线电之父马可尼亲临上海……名单或许可以列得更长,与会学者们建议,这串名字背后的一段段故事都值得充分挖掘,可以出图集、出纪录片、梳理和建设纪念点,以更好地反映“国际文化名人与上海”,引导社会公众加深对这些历史人文遗产的认识,向世界更全面地介绍和说明上海。

  城市的历史也是对城市现实的诠释和判断,在上海的城市历史上,有一个侧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上海与世界科学文化名人的关系——上海对他们的态度,他们对上海的回应。

  宋超在发言中认为,把国际文化名人与上海的故事充分挖掘,将更加全面、更多侧面地展示上海崇尚创新的城市性格,这有利于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也有利于让世界人民了解、喜爱上海。他特别提到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世博会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展示与竞争,是思想和文化的竞技场。这就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很好地告诉世人:上海是一个十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重视文化的城市;上海的发展史上,世界科学文化名人在上海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聆听的故事,踏看的事物;到上海去,特别是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可以有多重收获。总之,在上海可以充分感受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科学文化魅力。世博会选择上海是历史的必然。”

  市政府新闻办、市旅委和本报负责人出席研讨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