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搬家 南京石庙村"搬"出一条新农村建设新路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1:07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让我们搬家?不搬!”4年前,六合区横梁镇石庙行政村推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集中区集中、居住向中心村集中”时,家住尹上自然村的尹维义这样回复要他搬家的村干部。

  3年后的今天,记者见到尹维义时,这位“恋旧”的老汉正在中心村忙着建新房。近200平方米的两层别墅,厨房、卫生间、车库一应俱全,门前还有一个小池塘,算得上是处
“景观房”。

  “要是知道中心村环境和配套设施会这么好,我早就搬家了!”尹维义说。

  在横梁镇石庙村,同尹维义一起“抱团”搬进中心村的村民已有198户,约占全村住户的一半。

  农民集中住进中心村究竟收获了哪些好处?“三集中”又为石庙村带来了什么?记者采访发现——

  收获一:搬家,“搬”来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这辈子从没想过能住上别墅!”在村民尹维友家,这位63岁的老人难抑喜悦。

  176平方米的两层别墅,他和老伴、女儿、女婿、外孙女一家五口人住着,宽敞、舒适、惬意。

  尹维友原先住尹下村,5间瓦房,屋旁就是厕所、猪圈,吃的是地下水,走的是石子路。2002年,村里推行“三集中”,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中居住,尹维友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建起了新家。新家造价9万多元,除去原房拆迁补偿近2万元,自家掏了7万多元。

  “住在中心村,生活条件跟城里没什么两样!”谈起新居的好处,尹维友掰着手指如数家珍:自来水、有线电视通到了家里,厨房、卫生间升级了,住房的生活功能也完善了,房前屋后通上了水泥路、栽上了树和花,就连环境卫生也有了专门的保洁员……一句话,住在这里,享受的是“乡村的空气,城里的条件!”

  “村庄规模狭小、布局分散,是造成当前农村公用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彼此缺乏配套的一个客观原因。分而合之,集中力量搞好中心村建设,正是石庙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所做的一个积极探索。”石庙村支书孙瑞槽说。2002年至今,利用“三集中”的有利条件,石庙村在中心村建设上已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村组水泥化路面2.2万平方米,铺设下水管网2210米,安装感应路灯28盏,新建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广场两个,种植景观行道树2000株,新增绿地30000平方米。与此同时,石庙村还制订了圈养家禽、垃圾袋装化、门前“三包”等卫生制度,先后建设无害化户厕256个,水冲式公厕1个。添置建设了封闭式垃圾池10个、垃圾箱14只、垃圾桶20只以及4辆垃圾运输车,配备保洁员3名,垃圾日产日清,确保了村内卫生干净,环境优美。

  记者在石庙村看到,这里田成方,林成片,路成网,家家有绿地,户户住楼房,全村大多数农民住进了集中小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村民们告诉记者,“中心村”不仅吸引了周边自然村村民入住,就连外迁了多年的石庙人也开始申请回村居住和工作。

  搬家,搬走了分散村庄基础建设投入不足、不便等多年难解的老问题,为村民搬来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收获二:搬家,“搬”出了村庄的发展后劲

  石庙村现有人口1712人,耕地1810亩,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三”,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庄。20年前,单靠种粮的石庙是全镇倒数第一的落后村,孙瑞槽担任村支书的时候,全村唯一的企业砖瓦厂倒闭,村里欠下了十多万元债务。在孙瑞槽和村支部的带领下,石庙通过工业化强村战略和发展规模农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十多年中,孙瑞槽曾有3次机会离开石庙去镇里做公务员,3次都被群众“抢”了回来——石庙村需要他这样年富力强、务实肯干的村干部。

  在人多地少的石庙建设新农村,村干部们当然少不了要围绕“土地”多动脑筋。

  “农民种庄稼,要地;村里搞工业,要地;发展新型都市农业,也要地。地从哪里来?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打起了宅基地的主意。”孙瑞槽说,“我们算了一笔账:石庙1712口人分散住在8个自然村,光是宅基地就占了850亩,要是合并成一个中心村,起码可以节约用地500亩,相当于省出了50个标准足球场。”

  节约下来这50个“足球场”,用到哪里都是宝。记者了解到,石庙村计划通过3年建设,吸纳全村村民集中居住在环境优美的新型现代化中心村。村民搬走后,村里将对节省下来的这500亩宅基地进行复垦,重点发展蔬菜种植、花卉苗木栽培、家禽家畜和水产品养殖等规模农业,以及垂钓、生态休闲等观光农业。据初步测算,与传统种植业相比,这500亩土地平均每亩收益将高出1000元以上。

  “我们有一个政策,拆到哪里,哪里的农民就就地入股。500多亩复垦的土地由村集体负责经营,收益大伙儿都有份!”孙瑞槽告诉记者,以前是村干部“求”着农民搬,现在中心村成型后是农民争着搬迁,还有不少外迁的人口现在排着队等着回迁。“腾出这500多亩地,为石庙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得,远远大于失!”

  记者注意到,石庙村的大搬家,既是进一步发展工业和规模农业的需要,也正是近年来该村工业和农业获得大发展的结果。通过实施工业强村战略,石庙村集体经济收入近年来连年递增:2002年8万元,2003年11万元,2004年60万元,2005年128万元;通过实施工业强村战略,石庙村民的口袋也迅速鼓了起来:200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10元,村里资产过百万的村民超过180人,资产超千万的超过4人。目前村里有私家车的农户已经超过了30户。在近年来的大发展中,20多个农民成了企业家,580多个农民成了工人,30多个种粮大户成了职业农民。石庙村成了省级文明村、南京市百强村。更为可喜的是,石庙有很富的人,但没有很穷的人,由于各项富民保障措施有力,村民的生活都很宽裕。

  搬家搬出的其实是发展,是后劲。石庙人搬家,正是一个放大资源、换取发展空间的过程。

  收获三:搬家,“搬”出了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新建成的石庙中心村紧靠宁通公路、宁启铁路,交通便利,配套齐全。走进中心村,四通八达的网格状村中道路、见缝插针的房前屋后绿化、独具特色的村民休闲广场,让人耳目一新。村干部告诉记者,村民从老村到新村,还有一个便利,那就是邻里之间联系更顺畅、来往更多了,和谐文明的邻里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石庙人搬家,也搬出了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康居工程的实施靠的不是行政命令,而是它自身的吸引力。”村主任尹华告诉记者,对于农民搬迁,村里完全凭自愿。2003年刚开始搬迁的时候,村民思想不统一,尹华就和村妇女主任尹梅带头搬进中心村。在村干部的带动下,当年6户人家随之搬家,到2004年,新搬农户就达到了42户。

  去年,村里为了进一步节约土地,集资建起了3幢农民公寓楼,可一次性解决100户农民的居住问题。为了给搬迁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村里决定把公寓楼以成本价每平方米680元对村民出售,结果很快被预订一空。

  “和谐发展”是石庙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高度共识。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侵害村民的权益,这是石庙村近年来推进“三个集中”时的工作指针。尹华说,在康居工程的搬迁中,“只要一户不同意,我们就不急于去做。我们要靠康居工程自身的吸引力来引导农民入住中心村。”

  据介绍,按照“三集中”的发展思路,石庙村在大力发展工农业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大康居工程建设。今年一年,全村就将在农民康居工程建设上投入1650万元,其中绿化投入45万元,285万元建设农民公园,建设文娱体育中心125万元,投入环卫设施145万元……

  “按照‘三大保障’目标(即保障村民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保障村民逐步实现老有所养,保障村民共同致富安居乐业)和‘三个统一’格局(即村内各项建设统一规划,经济和社会事业统一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统一管理),未来几年,石庙村将赢得稳定协调的发展。”孙瑞槽说,今年,全村实现GDP超4亿元、集体收入超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1万元的“三超”目标已成定局。

  “三个集中”,走出了石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径。

  【编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短短20个字,实现起来却有千万条道。石庙村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要,也就是坚持了几年时间,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而后适时有序推进“三集中”,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石庙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充分说明,新农村建设要顺利推进,首先要有一个群众信得过的好班子,要有一个在群众中享有威信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要取得实效,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觉自愿沿着小康之路走下去;新农村建设要有典型引路,通过示范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新农村建设还要艰苦奋斗,持续扎实推进,一定要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村民素质的提升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从石庙村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和美好未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