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制鞋蜡擦鞋一年擦出十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5:25 安徽在线-现代农村报

  编者的话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如今全民创业的大潮中,只要双手勤劳,肯动脑筋,每个人都能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自本期起,本报特开辟“创业之星”栏目,讲述普通劳动者的创业“金点子”,以及其奋斗历程。希望广大读者踊跃推荐您身边的创业人物。

  在南京市莫愁新寓休闲广场附近有家“郭师傅擦鞋店”,店主是我省固镇县连城镇
农民郭兆松。在小小的擦皮鞋行当中,他动脑筋、搞创新,一年“擦”出1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擦鞋匠。

  收了一名大学生徒弟

  5月10日,记者赶到南京,亲见了“郭师傅擦鞋店”的风采。这是个面积只有7平方米的擦鞋铺,店内几个大鞋架上放满了皮鞋。店门旁醒目地写着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门口一溜排开五个擦鞋操作点,每个操作点一张小板凳,一个小工具箱,箱里的全部家当就是几支鞋油、一把鞋刷、几块碎布。郭兆松一家四口都在这里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

  客人一拨接一拨地来,郭兆松只好一边擦鞋一边和记者聊着。他说,平时一天要擦一两百双鞋,如果是双休日,顾客要排队。人家擦双鞋子一块钱,他擦一双要价两到六块,顾客还是愿意来。“这几天,店里电话被打爆了,平均每天两百多个,来自全国各地,有要学技术的,有想加盟合作的。对学技术的,我早想好了,谁来我都教。”上个月,郭兆松还收了南京某高校一位大学生做徒弟。

  “擦鞋也要擦出名堂”

  “我只上到小学三年级,没啥文化,出来打工前也没学啥手艺。”今年41岁的郭兆松说,1991年他举家到南京打工,在一家大型家电公司干搬运工。“那时候真的苦,我们常到菜场捡些别人扔掉的菜。”有一天,他在闹市区看到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他当了徒弟。

  1992年年底,郭兆松开始在新街口大华电影院门口摆起了擦鞋摊。渐渐地,他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可是因为收入在同行中总是“冒尖”,郭兆松遭到别人的排挤。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郭兆松搬到现在的地方——莫愁新寓,租了间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到小区,每天只能擦十来双皮鞋,赚个几十块,连房租都交不起。但他暗下决心: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

  研制出“独门秘方”

  “鞋油都一样,差别在上蜡。想在擦鞋这一行当中取胜,一定要有绝活。”郭兆松深知这一行“道”。但要搞出功效独特的鞋蜡,又谈何容易?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客人告诉他青海西宁市一位擦鞋高手的地址。第二天,郭兆松就跑到西宁,向高手拜师。但高手没透半点鞋蜡的秘密。这事对他刺激很大。

  从此,他琢磨鞋蜡的劲头跟发了疯似的。在经历了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用六种材料研制出自己的“独门秘方”——郭兆松鞋蜡。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他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用上自配的鞋蜡,鞋子不沾水、不沾灰、不染色,光亮度能保持两个星期。不久,他又从理发店的电吹风中“借来灵感”:现在,他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这有助鞋油快速渗进鞋面。

  郭兆松鞋蜡出名了,生意也火了。今年3月,他在南京一家商标事务所为自己的擦鞋店注册了“郭兆松”商标。但他一天也没停止前进的脚步。他开始开拓其他的经营项目,目前已推出运动鞋干洗服务,并正在研究球鞋、皮鞋的修复。目前,他擦一双鞋最高能收到15元,修复好的鞋能收25元一双。本报记者冯长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