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浙江瑞安推行农民工子女同城待遇引发新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5:05 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瑞安市教育局局长叶耀国力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同城待遇”政策,引发一系列新问题。“从2003年开始,外来借读的孩子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超过3万人。一些学校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而前来就学的孩子仍然络绎不绝。”叶耀国说。

  随父母“逐水草而居”的孩子们的就学问题,是义务教育的难点。位列“百强”的瑞安曾试图凭借经济实力给这个问题一个“简单解”,但是如今他们发现,此中困难远不止
教室紧张而已。

  持暂住证和夫妻一方所在企业的证明,子女即可在瑞安市公立学校就近入学

  瑞安,虽偏居浙江东南,但素有经商重教经世致用的传统。改革开放后,作为温州民营经济发祥地,瑞安更是有了为教育发展提供支撑的资本。

  “十五”期间,瑞安市共投入教育资金33.65亿元,其中市财政投入14.63亿元。2005年,瑞安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达到空前的4.9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数的35%。与国内同等规模的县级市相比,其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3年起,瑞安开始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同城待遇政策”,并将原有的助学制度一并延伸过去。

  这一年,瑞安市教育局陆续下发《关于做好2003年瑞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招生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规定:凡在瑞安市务工的所有外来农民工,只要持暂住证和夫妻双方任何一方企业出具的证明,其子女即可无条件地在瑞安市公立学校就近入学,享受瑞安市民同城待遇,免除学费。

  同时,瑞安还将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混合编班,外地学生的开学录取评先评优全部与本地学生等同,课程全部按教育部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对于农民工聚居片区、个别学校集中爆满,教育行政部门实行统筹安排,在区域内进行分流和调剂。

  农民工子弟还可以像当地贫困家庭孩子一样申请“教育助学凭证”,从而得到相应的资金补助。

  此举一出,立刻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青睐。因为他们很快发现,拥有较高教育水平的瑞安,孩子读书的费用甚至要低于安徽、贵州、江西等地的一些相对贫困地区。

  记者在一所小学了解到,包括95元课本费在内,一个外地学生就读的费用为395元,享受教育助学凭证的外地贫困生则只需缴纳0元~175元不等的费用。另外,入校门槛相对较低,没有过于苛刻的限制条件。

  为接纳外来的孩子,东山小学把库房腾出来作了教室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始大规模进入瑞安校园,以圆城市“求学梦”。还有一些农民工不仅带来了自家儿女,还带来了侄子、外甥。

  记者在瑞安莘塍六小看到,这所占地面积只有4200平方米的学校,已经有17个班级,每个班级人数都超过50人。今年春天,学生总数已经有960人,其中外来工子弟近900人。

  近3年来,为了接纳更多外来工子弟,校长季光荣先后把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改成了教室。2005年秋季招生结束后,学校老师的办公室、会议室,凡是能利用的屋子全都变成了教室。“再来真的就收不了!不能让孩子们在操场上上课吧。”季光荣说。

  东山小学过得也不轻松。“为了接纳外来的孩子,我们已经把库房腾出来作教室了。即便如此,有的班级仍然突破60人,严重超过省里面的标准。”校长徐晖捏着烟,有些愁眉不展。在他所在的学校,农民工子弟逐渐占到学生总数的近一半。

  很多本地人反对把自家孩子和农民工子女放在一个班

  对于徐晖来说,同城待遇政策带来的烦心事儿还多着呢。

  以前在东山小学上学的孩子都是本地人,当地街道和乡村对学校相当客气。学校有什么事儿,村集体都很积极。“那时候维修建设村里都出钱,年关节令村里还会送些慰问品。”可是现在完全两样了。

  去年年底,叶耀国曾亲自去东山街道讨“善款”,希望资财雄厚的村集体能够支持一下教育,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对方非但没有答应,还表示东山小学占了村里好几亩地,现在一亩地能卖400多万元,如果学校办不下去,村里会收回。

  “因为当地的孩子在我们这儿上学的越来越少,有钱人家都把孩子送到市里面更好的学校去了。村里觉得投钱给学校相当于投给了外地人,当然没有什么兴致。”徐晖说。

  每年开学编班的时候,徐晖就更不能消停。有孩子在东山小学上学的当地老百姓都会去找他,反对把自家孩子和农民工子弟放在一个班。“他们认为农民工子弟生活习惯差,素质低,自家学生和他们一起上课没有出息。”

  这个问题很普遍,3月29日出版的《瑞安日报》曾刊发一篇言论:“有感于不愿意和民工子弟同校”。文中呼吁瑞安市民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这件事儿,抛弃不必要的偏见。

  除此之外,瑞安农民工子弟占多数的公立学校要面对的还有管理难度的陡然上升。

  由于外来工流动性强,他们的子女也很难在一处安定下来。许多学校每年转校学生达上百人,而其中90%以上不办理任何转校手续,给学籍管理和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莘塍六小校长季光荣说,这学期有114人没吭声就不来,而转进的学生也有142人。一位老师将同一个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在学生毕业时他突然发现,原来一年级的学生一个都没有留下。

  有人认为“同城待遇”是让政府的钱外流

  “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特别是今年下半年,我们省还要免除小学杂费。”叶耀国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瑞安上学的农民工子弟为3.1万人,其所需资源等于新建31所千人规模的学校。“按照我们的标准和收入水平,用地至少要1000亩,投资也不能少于3个亿。”

  每到全市工作会,叶耀国都要和

财政部门讨价还价,争取更多的投入。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瑞安的财政要管天南地北的孩子的上学问题。“他们就跟我吵,说政府的钱外流了,花到别人身上去了,尤其是在教育助学方面。我就跟他们反复讲,农民工不是外人,是新瑞安人,我们有这个责任。”叶耀国说,“退一万步讲,这至少是人道主义的要求”。

  “为此我没少受大伙儿埋怨。”叶耀国笑着说。尽管他不为所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生源流入,问题却不能不正视。“现有资源已经日渐饱和,而市财政在未来一段时期给教育大规模投钱的可能性基本没有,土地更是一天比一天难批。”虽然现在还有老底儿可以吃,但是长此下去如何得了?

  据了解,瑞安已经向全市1000名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外来务工子弟发放了“教育助学凭证”,确保这些孩子不失学。小学生每年补助220元,初中生每年420元。经费来源主要有4块:市政府预算内拨款、从人民教育基金中提取一部分、从高中段学费总额中提取10%和社会捐助。此政策已经实行3年。

  目前,瑞安全市有28所公立学校的进城务工者子女达到60%以上。今年春季,在不对外招生的情况下,又有1300多人来瑞安求学。

  叶耀国已经决定放松原来的“同城标准”,变就近入学为相对就近入学。“目前我们只能做到让他们有书读,但是不可能让他们择校读。他们必须服从我们的调剂。”

  本报记者 董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