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这个“桥”牌打得好 访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08:17 汉网

  汉网消息 武汉亮出“建桥之都”品牌,引起市民热烈反应。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同样高兴:“这个‘桥’牌打得好,展示了武汉的实力和亮点。”

  这天是端午节,空气中弥漫着艾叶和粽子的香味。工作室内,何祚欢为即将出版的《何祚欢文集》忙碌。作为一位深谙武汉历史民俗的“老武汉”,提起桥的话题,何祚欢有感情,更有故事。

  武汉人叫“大桥”、“建桥”、“汉桥”的何其多,“我有三位朋友,都叫大桥”。

  第一位朱大桥生于1954年。“1954年生应该叫大水才对,么样叫大桥呢?”他们家长辈说,旧社会总在交修桥的捐税,大桥的影子没看到。现在汉水铁桥修起来了,马上要建长江大桥了,所以取名大桥。

  第二位吴大桥,生于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那天,怀有身孕的妈妈不顾家人阻拦硬是挤上大桥走了个来回,结果直接就进了医院。孩子和大桥同一天生日,妈妈毫不犹豫地叫出了响亮的名字:“大桥!”

  第三位王大桥,出生于1959年。“么样也起大桥的名字?”因为小孩出生时体质弱小,奶奶一直想着要给孙子起个“扎实”点的名字才好养活。“么东西最扎实呢?当然是大桥口沙,火车汽车都压不跨,最扎实!”

  武汉的产品取桥名,人取桥名,这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着人们对桥的感情、期望、骄傲和自豪。

  何祚欢回忆:长江大桥、二桥建起,几百万武汉人上桥看个究竟,万人空巷。如今不稀罕了,为什么?

  武汉人为自己圆了大桥梦,还把桥建向了大海,建向了全国,是武汉人把桥文化发扬光大了,让全国人民都见识了大桥。

  现在,武汉打出“建桥之都”口号,不是“瞎款”出来的,是在大江大河大海上建起来的。我们还有修桥的学校,给桥看病的医院,有制造、提供桥梁设备产品的专业配套企业。“武汉被称为‘造桥王国’当之无愧!”何祚欢说。

  打“建桥之都”就是展示武汉的实力,是武汉桥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如何打好这个“桥”牌,何祚欢还有着自己的思考。

  武汉人打“桥”牌的口号提了好多年,结果是醒得早,起得迟,让重庆人走在了前面。现在我们打出“建桥之都”的牌子,他们没法和我们比。

  “关键是落实,有具体措施和行动,发展壮大我们的建桥产业和实力,还要走出国界,向世界展示我们武汉的建桥实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